银行职员伪造理财产品骗赌资

10.08.2015  05:53

  京报网讯(记者 高健)如果您十分关注银行的理财产品,对理财专员的话可以说言听计从,那您可得多留个心眼儿!昨天,一名银行职员就因为伪造理财产品,诈骗朋友、客户300多万元在西城法院受审。他当庭认罪,并称“骗人是因为沉溺于网络赌博”。

  被告人陈某个头瘦小,两手握紧,显得非常拘谨。当检察官询问他犯罪经过和事实时,他总是小声回答:记不清了。

  检方指控称,陈某在某银行担任个人业务顾问期间,于2013年1月至去年9月18日,编造母亲住院急需借款及合资购买高息理财产品等虚假理由,骗取被害人、也是他的朋友王某、张某、李某共计135万元。同时,陈某采用伪造理财协议、私刻公章等手段,虚构某银行在售某款高息理财产品,通过签订虚假合同,骗取6名被害人钱款219万元。陈某于去年9月19日向派出所投案,所骗得赃款大部分被其用于网络赌博。

  一名被害人表示,陈某之前介绍的产品都很靠谱,钱款也定期到账,没想到会被骗。

  “跟他们打电话说,有个产品收益高,问他们做不做,感兴趣的人就来了。”陈某说只记得被害人牟某“投资额”最高达120万元,其他几人被骗钱款数额都不记得了。

  “和他们(指被害人)都签协议了,他们用转账方式付给我钱,协议是我自己做的并盖了银行公章。”陈某交代,除了“假协议真公章”之外,也有“真协议假公章”的情况。陈某还会做一些“飞单”——帮助销售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他用这些信托公司的协议欺骗客户,然后盖上私刻的银行公章。对于朋友,陈某还会适当信守“诺言”,不时按照1%的月息返给他们,对于普通客户,陈某一分钱也没有返给他们。

  自2013年,陈某开始沉迷网络赌博,赌博网站叫古堡娱乐城,玩一种叫做“百家乐”的赌博游戏。“通过网络给对方指定的账户存钱,1元钱一注,我差不多输了400多万元,这些钱有骗的,也有家里的钱。”陈某说自己总是输钱,输光了积蓄、抵押了房产,还是没有回本,最后就铤而走险诈骗别人了。

  陈某在投案当天,还和妻子办了离婚手续。“为什么选择投案?”法官问,陈某低着头一直没有回答。

  “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被害人。”在最后陈述时,陈某说。

  该案将择日宣判。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