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钢铁意志铸就更好钢铁——听陈凌峰讲《大国钢铁》课

15.05.2020  15:2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广为熟知的经典著作之一,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饱尝生活苦难、炼就铁意志的人生历程,让无数读者钦佩敬仰。我们常说的 “钢铁”的意志究竟从何而来呢?5月14日,首钢京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质量与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凌峰高级工程师在北京科技大学《大国钢铁》在线课程第四讲中给出了答案。

《大国钢铁》课程自4月23日开讲以来,课程进度已经过半。前三讲中,授课嘉宾们分别从宏观、历史、政策等维度为学生讲述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第四讲中,陈凌峰则从一个微观层面,利用手绘、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生动形象地为同学们明确说明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好的”、“钢铁是怎样炼得更好的”。

通过钢铁工艺流程图和视频介绍,让非专业的学生也能直观地了解到高炉炼铁的内部构造、铁水变钢材的全过程。炼好钢的前提是炼好铁,陈凌峰指出,炼好铁的同时还要兼顾绿色和发展,而钢铁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提高球团矿的使用比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他介绍道,研发初期使用的酸性球矿虽然成本低,但是渣比高、燃料使用和综合消耗较高,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优化。因此,首钢技术团队通过近五年的研究,克服了三大难点,开发出了高铁低硅碱性球团矿,进一步实现了铁前工序的减排和减量化,提高了高炉技术的经济指标。如今,我国的球团矿综合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年5月以来,连续化生产和应用的研发仍在继续。可以说,钢铁工艺技术提高的进程仍未穷尽。

课程中,陈凌峰还介绍了镀锡技术,他说,“每三罐红牛中,就有两罐使用首钢镀锡板”。这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一种新的钢铁产品技术,也把大多数同学认为的“只会”造车造船造大桥的钢铁产品拉回了日常生活中。陈凌峰指出,我国的钢铁技术已经极大发展,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想要继续将钢铁炼得更好,需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突破、技术与管理的加强、效率与规模的提高。除此之外,他强调:“国家产业竞争力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才是实现钢铁强国的关键。”他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证明,我国的钢铁事业依然迎着“朝阳”、发展前景广阔。他鼓励同学们成为总工型的专项技术人才和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会管理、懂经营、敢创新、有技术、宽口径、学习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北科学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写道:“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新时代的北科学子,也必将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克服未知的困难与挑战,铸成更好的“钢铁”,用科技报国、实现钢铁强国梦。

陈凌峰,博士,高级工程师,首钢京唐公司总工程师,兼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质量与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钢铁企业产品研发、一贯制工艺技术、质量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智能制造等工作。在其主持和带领下,首钢硅钢产品跻入世界硅钢第一梯队,成为世界第四家掌握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制造商;荣获“中国电工钢60年突出贡献奖”。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22日,是首钢搬迁调整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临海靠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企业。公司整体工艺装备达到21世纪世界一流水平,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工厂,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

(摄影:王占奎)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