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威新能源: 清华高材生的第三次创业

23.09.2015  12:38

来源:南方日报 2015-9-23

  2002年,作为清华大学面试保送的硕士生,刘鲁新跟随导师来到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2004年毕业后,他进入意法半导体深圳公司任高级工程师。两年后,年轻气盛的刘鲁新渐渐发现,安逸的工作环境正在吞噬着自己的青春,他决定加入自主创业洪流。

赴深圳招揽中高端人才

  刘鲁新似乎对高科技有着天生的嗅觉。在DVD盛行的年代,他已经嗅出高清必然来临。他与朋友一起成立了公司,开发高清播放器,但是由于高清电视的出现,首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吸取教训后他有了第二次创业,专门生产手机摄像头,公司发展出乎意料迅速,一下子有了400多名员工。然而,创业成功并没有让他兴奋多久,他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是他为之奋斗的方向,一年多以后,他从公司退股,开始寻找高科技产业领域的机会。

  “国内新能源做得不错,但电池管理技术落后。”与朋友商量后,2009年刘鲁新着手筹备他的第三次创业,选择创业成本偏低的东莞成立钜威新能源公司,从事电池管理技术研发。

  要跑在同行前列,首先要有人才,但是刘鲁新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人才难招问题。“寻找合适的人才不能被动等待要主动出击。”刘鲁新回忆说,为了找到中高端人才,他赶往深圳,面试地点则选择在一家咖啡馆。通过面试的人员,刘鲁新都会亲自开车把他们送到东莞,带其参观钜威新能源。他一次次到深圳面试,一次次把人员带到东莞,终于把初期的研发团队建立起来。

两轮融资破解资金难题

  成功化解人才问题,接下来就是最令创业者头疼的资金问题。2011年,经济形势不乐观,钜威新能源业务寥寥,产能过剩。最艰难的时候,4名股东半年没领过一分钱。

  这时,刘鲁新只能与投资公司合作,进行融资。但由于缺乏资本运作经验,加之他与团队对自身产品太过自信,导致钜威新能源估值过高。估值越高,投资公司需承受的风险就越高。投资公司要求,钜威新能源达不到承诺的业绩就要回购股份,但回购就会稀释股权。

  骑虎难下,经与几名股东商量,刘鲁新只好与投资公司签订对赌协议。这一轮融资,让钜威新能源一年多时间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吸取了第一轮教训,第二轮融资时,刘鲁新在清楚认识资本运作的基础上,谨慎地做出选择与决定。第二轮融资结束后,钜威新能源才正式走上平稳发展的道路。

  可是平稳没持续多久,钜威新能源又迎来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一批产品发往印度,印度客户在检测时发生爆炸,坚决要求赔偿。

  认定产品合格的刘鲁新立即派研发人员和质检人员前往印度。事实上,此行费用比与印度客户交易利润高得多,刘鲁新很坚决,认为信誉至上。最终,经现场调查,是印度客户错用了检测设备导致事故。刘鲁新化解了误会,在印度市场赢得了良好声誉。

  如今,钜威新能源的储能技术已领跑世界,承担了多项“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大项目,并为未来上市做准备。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