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吴晓球谈金融监管改革:望文生义、硬搬生套会误国误民

09.12.2016  13:16

吴晓球表示目前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金融监管模式都不适合中国,毕竟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其独特的逻辑。

金融界网站讯 12月8日,由金融界网站主办的“首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第五届金融界领航中国年度盛典”在京召开,本届论坛以“智慧•科技—金融新未来”为主题,邀请近500名开创者、 实践者、行业观察家、媒体精英共同出席,从监管与创新、趋势与挑战等不同维度探讨智能金融发展,进行深入、务实的思想碰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吴晓球)

在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球就当下投资者最关心的险资举牌、金融监管模式、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等问题接受金融界网站专访。

谈险资举牌:即使在分业模式下,险资举牌也能得到很好的监管

金融界:最近股市最热的话题是关于险资在二级市场大肆攻城略地,虽然被证监会批评,保监会的检查组也开始进驻前海和恒大,但是市场上对险资举牌本身还是有争议的,您怎么看?

吴晓球: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在不涉及非法交易的前提下配置一些收益不差的权益类产品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很反对资金规模特别大的投资者来做短线,虽然说这是合法的,但是大资金在短时间内频繁买入卖出某一只股票的做法,确实造成了市场的波动。

对资本市场来说,有两条最重要。其一,是透明度。无论是对上市公司来说,还是对投资者来说都是如此,特别是对资金规模达到一定级别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如此。其二,资本市场的各个参与者都要遵守相关的交易规则,避免出现合谋、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和虚假交易等情况。

这也就对监管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监管层制定好举牌的相关规则,包括信息披露、万能险的资产配置和资产结构方面,把规则制定好,所有的机构都按照规则来运行,这非常重要。

就当前的这些险资举牌事件来说,肯定双方都需要改进,但是总体看,可以对市场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但最重要的是法律和规则的制定。

金融界:这个事件的背后是否是我们目前混业经营与分业监管之间的矛盾?

吴晓球:即使是在当下分业监管的情况下,对这件事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监管,因为无论是哪种监管模式,只要制定好规则就可以实现监管。

谈金融监管模式:照搬英美模式是误国误民

金融界:当下,混业监管也呼之欲出,您认为我们当下的监管层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就您目前对监管层的了解,您认为可能会采取哪种模式?

吴晓球:我认为目前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都不适合中国,毕竟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其独特的逻辑。分开来看,首先,凌驾于“一行三会”之上来成立另外一个机构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如果是央行来牵头的话,也不恰当。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要非常慎重,需要缜密的设计和研究,必须要想清楚要建立怎样的监管模式和架构,总体来看,以下问题要想清楚。

第一, 现在的金融风险有哪些特点和结构?未来中国的监管模式会有什么趋势?如果对现在金融风险特点和结构以及未来趋势缺乏深度把握,就提不出来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 为什么金融风险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对金融结构内部的变动规律以及中国金融结构的未来趋势没有深度研究,也不能得出金融结构未来改革的方向和模式。

第三, 未来中国金融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是要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还是说不想要那么高的开放度。

第四, 一定要考虑科学技术对金融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 全球金融监管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变革是怎样的,趋势如何?

这些都是研究未来模式和架构的基础课。如果没有上好,后面就不能提出建议,否则就是误国误民。

金融界:那您认为当前监管机构对这些点都做到了吗?

吴晓球:有一些做到了。

目前的监管还是分块的,但是金融市场是一个整体,在监管上也需要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主体做有机结合。目前不少监管只是针对一块做研究,比如说,做商业银行的人提出来的监管架构带有非常浓厚的商业银行特色,这个监管架构对资本市场的覆盖肯定是不够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是资本监管,而资本市场是以透明度监管为主,如果照搬就会造成重大缺陷。

谈资产荒:市场上“”太多是根本原因

金融界:您刚才提到了资产荒,为什么国内的资产荒现象这么严重?

吴晓球:主要是市场内的资金太多,这是这么多年的积累造成的。特别是这几年,M2高速增长,累积到现在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50万亿,这些资金都会形成购买力。对机构来说,肯定要去买资产,这是需求端。

而与此同时,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国内金融领域创造出来的可以供选择的金融资产是不够的。不可能指望机构投资者去买房,买美元又要面临外汇管制,投资实业又有一定风险,所以,相比较而言,大资金选择估值低、股权机构有利于投资的二级市场标的来配置,也是正常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资产配置我是支持的,不涉及实际管理的长期价值投资的举牌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企业管理并没有问题,举牌进入的大股东硬要改造管理层,虽然说从制度层面上看并不违法,但是险资也要考虑自己的投资回报,不要让企业因为你的到来产生了重大问题。

毕竟,管理企业与险资本身的功能是不匹配的,就这一点看,当下的一些险资还是做过了。

谈人民币贬值:人无贬基,国际化脚步不能停

金融界:这几月的外汇储备连续下降,11月外汇储余额30516亿美元,环比减少691亿美元,降幅为1月份以来最大,连续五个月以来缩水。这带来两个问题,其一,人民币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吗?央行应该如何管理当下市场上存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吴晓球:人民币的持续贬值是针对美元,对一篮子货币而言,人民币贬值幅度并不大,毕竟全世界不是只有美元一种货币。

另外,要正确看待人民币这一波的贬值,这是人民币自由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目前看来,贬值的区间还是属于正常区域的。从根本上看,中国经济还是有希望的,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差。我们现在要习惯这样比较紧张的经济环境,习惯这种不是所有企业都盈利的状况,去过那种一直高歌猛进的状态也是不正常的。

对央行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受到这些外界因素影响,不要停止改革的步伐。

首先,不可以关起门来,不可以倒退,不可以为了不让外汇储备下降,就把正在进行的外汇制度改革停下来。

其次,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汇率以及经济状况都处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并没有出现恶化,都是结构转型的问题。

第三,要继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这包括汇率机制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的进程,这是基本方向,不能变。

根据我目前的观察,央行目前没有任何要倒退的迹象。

谈养老金入市:改善投资者结构迈出重要一步

金融界:12月6日,21家基本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亮相,标志着大家期待已久的养老金入市更进一步,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您如何看待养老金入市对A股可能产生的影响?

吴晓球:养老金入市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以前的改革都侧重于发行制度的改革,而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推进资本市场资金来源的改革,也就是投资者的结构改革。这种资金规模巨大的养老金的入市,通过市场化机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的实现保值增值,这对改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此外,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过去很多资金都不敢进入股市,比如中国高校很多校友基金会都很少投资股票。因为在若干年钱,发生过高校资金投资股市被严厉处罚的事件,所以这一块一直存在观念上的约束。而现在养老金的入市,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策信号。

谈美联储加息:不要花精力去研究,对A股影响不大

金融界:12月14日,美联储将会进行国内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这被认为是年内最大的一只“黑天鹅”,您认为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大吗?这是否会对A股市场造成冲击?

吴晓球:我觉得从年初到年尾,全球经济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很不值得,美联储肯定会加息,事先做好资产配置就行了,加不加对小资产投资者来说,并没有那么大影响。

至于对A股的影响,也会是很短暂的,因为A股有自己的逻辑,没必要去花费大量精力去论证到底什么时候加息。

金融界:特朗普当选为下一届美国总统以后,分析认为,这代表着当前的一股“反全球化”力量,而我国当下正在推进“一带一路”积极走出战略,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会造成什么影响?

吴晓球:特朗普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不过我认为,太过分的政策不会有。这个人难以捉摸,会给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性,我们要高度重视,毕竟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经济发展全球治理和对外贸易的角度看,坚持开放互利共赢的模式,我不认为这样的模式有问题,在这个模式下,各国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尊重、相互发展,没有一个国家会反对这样。

原文链接:

[金融界]吴晓球谈金融监管改革:望文生义、硬搬生套会误国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