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金砖国家校长论坛分论坛四:文化传统与社会创新
10月17日,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创新、变革和大学责任”,来自金砖五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近300余名专家代表出席会议。论坛设立了大学校长圆桌会议和教育、经济、环境、文化和社会等五个分论坛。 “文化传统与社会创新”分论坛由文学院承办。
分论坛共邀请了来自5个国家的41位专家学者参加,第一天的会议分上下两场,上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主持。过常宝在致辞中指出文化与创新在当下的重要作用,强调了金砖五国之间开展文化交流的重大意义,以及大学在文化创新中应该承担起的责任。
来自印度尼赫鲁大学的狄伯杰教授(Prof. Bali Ram Deepak)就“中国文化资本的创新:古典和当代中国作品在印度的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佛经、诗歌的翻译在中印两国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印两国政府的倡导和合作也促进了中国文学在印度的介绍。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印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进程较为缓慢。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推动中国文学在印度的介绍和研究的发展。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就“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世界共同体的建构”的议题阐述了他的见解。他以对外文化传播翻译和翻译教育为切入点,论述了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对翻译和相关教育提出的挑战和翻译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这需要金砖国家在实践型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有效合作,设置金砖国家学,开展智库合作。
巴西圣保罗国立大学席尔瓦教授(Prof. Paulo César Andrade da Silva)发言的主题是“文学在文化社区发展中的角色”。他从文学在知识结构、文化社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巴西文化的多样性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文学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色,也体现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巴西多样的文化背景形成了继承过去、文化共存、彼此尊重的文化互动,也为金砖五国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曹顺庆院长就“文化传播与文化变异”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深入剖析了文化传播和交流中的深层规律,指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现象“变异”。文化他国化必然会参与到接受国文化的更新与再创造,因此应当充分认识文化传播变异中的创造性。
最后,俄罗斯皮亚季戈尔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文学创作系顾问瓦基多娃博士(Dr. Malkan Vakhidova)的发言主题是“昆塔•哈吉的教义对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影响”。她叙述了列夫•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地区的经历和对昆塔•哈吉的追随,对祷告这一宗教形式的推崇,以及对相关教义的接受和对车臣传统的认同。
上半场的评议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陆建德教授和张哲俊教授。他们分别总结了几位嘉宾的发言,再一次重申了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下半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姚建彬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陆建德先生发言的主题是“仰望星空的精神”。他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在重视实用目的的同时,超越物质条件的精神教育有所欠缺。他呼吁超功利的高校教育,强调学生自发的兴趣和对文学的研究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自身的幸福,也对我们身处的文化大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的许正中教授的议题是“创新高等教育,推进社会的多元复合转型”。他在认可“仰望星空”的同时提出还应“脚踏实地”,深入进行对高等教育的思考。他指出,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面支撑着社会现代化。金砖国家需要全面推进现代化,融入全球化进程。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前校长康西卡奥教授(Prof. Carlos AntonioLevi Da Conceicao)以“大学作为一项必要的社会创新公共服务:巴西经验”为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金砖五国之间应该相互学习,更好地相处。巴西的经验证明,大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不同的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的朱红文教授发言的主题是“社会的个体化与社会治理”。他以深圳的城中村为例,着眼于个体化的“流动性”,详细分析了社会治理的现状、运作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他指出,政府应当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福利体系,倡导社会职能转变,构建学习型社会。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阿维杰特教授(Prof. Avijit Banerjee)院长发言的主题是“国际大学中国学院在增进中印文化关系上所扮演角色”。他指出,中印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交流多来自佛教。近代以来泰戈尔、徐志摩、徐悲鸿等的文化互动,也促进了两国交流。印度国家大学中国学院在两国间的沟通、激发对中国的兴趣、中印文化互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董晓萍教授发言的主题是“跨文化与当代高等教育”。她指出,目前中国需要构建符合本国历史文明的、又能与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对话的文化话语体系,以期协力共进。要提升“放眼”能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有志于跨文化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吸收不同的经验使跨文化的大学教育变得更加灵活而强大。
最后,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的菲罗教授(Prof. Danilo Marcondes de Souza Filho)发言主题是“大学在保护文化传统和促进创新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认为,跨学科合作需要脚踏实地。高校应通过继续教育和针对偏远地区的教育项目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其价值也应体现在更务实的方面。同时,大学应该增加国际化课程,让学生能面向世界,同时保证自己的文化特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蒋原伦教授担任下半场的评议人,对几位嘉宾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并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学术问题。
在18日下午,举行了分论坛的第二场会议,与会专家就“多元文化”、“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双向教育”等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