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金元浦:中国戏曲的市场基因

11.12.2015  19:11

法国社会学家法布瓦特提出集体记忆理论,他认为集体记忆的保存和传播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关联意义。中国戏剧戏曲作为人类的集体记忆载体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作用。为什么85年前梅兰芳走出国门后有那么多追随者?为什么今天“灯迷”不远万里到纽约去听张火丁的戏?这里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是一个深远的文化培育和文化养成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了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成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今天的人们愈加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均拥有不同表现形式,这些多样性恰恰构成了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乃至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 特征。中国戏曲是在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大潮中保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最大的特点是萌发于某个特定地域,带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并由此提出了一种阐释人类文化的特殊视角。事实上,地方性特色留给人类文化更加长远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发展的踪迹。

很长时间以来,世界一直追求宏观、全方位、全球化、共性的文化阐释,忽略了探求地域性、个体性、独特性的文化宝藏。中国戏曲艺术是最具独特性和 个体创造性的一种艺术。从这个角度上说,如何保存、保护和发扬戏曲这一人类文化的巨大遗产,成为摆在今天文化市场面前的重要任务。

追根溯源,不难发现,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深远的创新基因和市场化基因,这种基因是其历史生命力所在,也必将在今天全球化经济和信息化社会面前迸发出更大的魅力。

首先,中国戏曲很早就拥有了强大而忠实的特定消费者。中国京剧的票友形态是与今天的粉丝经济是较为相似的文化市场运行方式。前不久张火丁到美国演出,许多戏迷追随到纽约。可见中国戏曲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和较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中国戏曲很早就形成了一套“明星制”的市场形态。一出戏、一个演出团体的生存发展,“名角”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今天的艺术市场中依然是一个很成熟、很常见的存在形态:每一出戏有一个或多个艺术水准高超的“主角”,并由主角的精彩演出培养造就出一批成熟稳定的观众群,带来持续的观众流,保证演出的高频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戏曲是较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文化产业形态。多年来。市场一直在强调文化艺术创作的知识产权保护,但发展缓慢,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两 年来,知识产权保护呈现出新势头。在内容为王的新观念影响下,中国的网络文学找到新的出路,将文学转化、衍生、再创造,变成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其他艺术表现类型。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从而走出了版权保护、版权交易的新路子。

京剧和其他戏曲都是最早实行版权保护和版权交易的。我国戏曲艺术学派众多,不同学派形成了独特的演出内容、演出风格和演出版本。京剧四大流派“梅、程、荀、尚”中,程派就是程派,梅派就是梅派,艺术形式是独特的,这应该是我国最早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文化产业形态。

在今天的中国戏曲艺术的观赏和消费中,曾被中断的市场基因得以逐步恢复,明星制得到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票友的行列。而京剧昆曲 进校园等活动,则培养了一批新的传统艺术的观赏者、消费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观赏消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情将被逐渐发掘出来。

实际上,中国戏曲发展200多年来一直都是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的,这个传统不能丢。从20世纪30年代的梅兰芳到今天张火丁在美国的演出,这些事件构成了中国戏曲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探索的历史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可能发生文化传承的新飞跃,并由此获得进入当代人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入场券。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

原文链接:

[光明日报]金元浦:中国戏曲的市场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