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重污染12小时PM2.5升10倍

01.12.2015  17:08

  上午10点,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市持续六级严重污染。城区PM2.5浓度高达591微克/立方米,郊区的PM2.5浓度也超过了380微克/立方米。       

      当监测站测到的PM2.5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折算成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便达到封顶值500——空气质量为六级严重污染。此后即使PM2.5浓度继续攀升,AQI指数维持500不变,这就是一些网友所谓的“爆表”。

  昨天,本市迎来今年最重的空气污染过程,全市PM2.5平均浓度在12小时内飙升近10倍,城区及南部郊区大部分监测站都出现了“爆表”,南部郊区最高浓度甚至突破900微克/立方米。记者了解到,从今天午夜开始,冷空气有望进京驱霾,未来三天本市空气质量优良。

 爆表

  市民自嘲:PM2.5“涨停”了

  昨天清晨,渗透进京的弱冷空气让大家一度对已经启动的重污染橙色预警抱有幻想——或许冷空气提前了,污染要结束了,一些监测站PM2.5浓度回到了两位数。然而上午9点半过后,雾霾气势汹汹反扑。记者在辟才胡同的教育部北门,已经很难看清不到一公里外金融街的建筑。

  到了昨天下午,朝阳农展馆、东四、奥体中心等多个监测站的PM2.5浓度突破了600微克/立方米,此时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推出的空气质量APP软件界面,监测点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折线图变成了一条恒定在500的横线。“空气质量涨停了。”有的市民自嘲道。在互联网上,有网友写下:今天京城“迷失”,我体验“会呼吸的痛”,刻骨铭心。

  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11月27日开始,本市发生严重污染过程,截至昨天已持续4天,为今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过程。在此次重污染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浓度跃升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1月26日18时至27日18时,PM2.5浓度从46微克/立方米跳至28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由2级良直接跌至6级严重污染;第二次跃升发生在昨天,从6时的57微克/立方米上升至18时的526微克/立方米,12小时内增长近10倍。昨天下午南部地区部分站点出现超过900微克/立方米的极端峰值污染浓度。

 原因

  气象条件不利 燃煤排放猛增

  对于此次极重污染形成的原因,张大伟表示,一是特殊的气候背景和极端的气象条件。进入11月以来,华北地区遭遇多次强降雪天气,华北地区大范围处于高湿度、低风速、强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污染持续积累,造成本次大范围的严重区域性污染。

  二是区域内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源排放。进入采暖期后,燃煤污染排放明显增加。同时,静稳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道路拥堵加剧,燃油效率降低,机动车污染排放也显著增加。

  三是区域性污染输送进一步加重了本市的污染水平。26至27日及30日两次浓度跃升期间,均存在明显的高污染带由南向北快速推进现象。

 监察

  严打违法企业“躲猫猫

  昨天下午,全市启动大气污染专项执法季夜查专项周行动,市环境监察总队将每天出动多组执法人员,针对少数企业心存侥幸,在夜间不正常运行或擅自停用环保设施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严打违法企业“躲猫猫”行为。

  当晚,监察总队执法队员赶赴通州进行燃煤类污染源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单位执法检查。由于能见度较低高速路封闭,经过两小时跋涉,执法队员在夜间9点左右抵达通州永顺月亮河一小区,立即进入锅炉房检查排放情况。在南六环外的大广高速大庄桥西侧的天河西路上,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的执法队员正在对过路的大货车进行排放检查。一位司机接受完检查忍不住感慨:“我在开回家的路上,他们(队员)还在这路上‘吸霾’,真不容易。大家都把车弄好了,不冒烟,他们也省事。

  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如发现应急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请拨打12345(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69(环保投诉举报咨询中心)、96310(城管热线)投诉举报。

 预报

  未来三天空气质量优良

  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报,今天白天,本市仍处于低压系统控制,扩散条件总体不利,午后中高空转为偏北风,垂直扩散条件略有改善,污染状况略有缓解,但由于前期浓度较高,预计空气质量仍处于重污染水平。明天凌晨,受强冷空气影响,本市空气质量由北向南梯次转好。“预计今天午夜开始,北部郊区就可能开始出现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来自环保部的一位专家对记者透露。

  据悉,此次进京驱霾的冷空气势力较强。从明天一直到12月4日,本市大气扩散条件较为有利,空气质量维持优良。

  明天天气晴朗、空气好、能见度极佳。但是明天风力比较大,这主要是今天前半夜开始影响北京的冷空气只是一股先头部队,其主力明天开始才会陆续通过北京,所以明天白天偏北风的风力比较大,阵风大约在6级左右,明天出门请注意防风和防寒。(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航 通讯员:郭建兴)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