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等十余家媒体集体采访丰台、门头沟中小河道治理情况

30.04.2015  18:41

丰台区马草河

冯村沟治理效果

西峰寺沟治理效果

打捞水草

媒体采访工作人员

本站讯 4月29日,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央视及市属十余家媒体集体采访丰台、门头沟区中小河道治理情况。局宣传处、市水利工程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丰台区水务局、门头沟水务局负责人陪同。
  采访组先后来到丰台区马草河的草桥河段以及门头沟区的冯村沟和西峰寺沟,并听工作人员介绍治理的相关情况。
  据工作人员介绍,几年前马草河由于河道狭窄、淤积严重,每到汛期,河水都会溢出,近年来,水务部门扩宽河道、清挖淤泥,两岸也修筑了坚实、美观的护堤。拓宽后的马草河,行洪标准从3年一遇提高到了20年一遇。除此之外,通过截污治污,马草河的直排污水被全部截入市政管线,每天还有7万吨再生水流进河道,改善了生态环境。一条让市民犯愁的积水河、臭水河,变成了水流畅通的排洪河、休闲散步的景观河。
  冯村沟治理工程和西峰寺沟治理工程疏挖、扩宽河道9.155公里;冯村沟治理工程起点为三石路桥下游的橡胶坝,终点汇入西峰寺沟。西峰寺沟治理工程起点自三石路桥至永定河入河口,新建景观挡水堰、泵站、引水管线、跌水4座、改建桥梁、节制闸、河道景观工程、管线改移等项目。另外还包括沿河道河道两岸的巡河路约及取水工程管道。两项治理工程河道两岸绿化面积总面积达291058平方米,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据了解,2012年“7.21”特大暴雨自然灾害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将中小河道作为平安北京、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分四个阶段对洪涝灾害易发、工程设施薄弱、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1460公里中小河道进行治理,提高全市防洪能力。特别是在学习习总书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中,不断深化对首都治水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系统治水,中小河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北京市水务局通过科学决策,综合施治,总结“7.21”经验教训,确定中小河道治理以构建“渗、滞、蓄、排”防洪排涝体系为目标,与城乡空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的治理模式。并按照“先河外后河内、先支流后干流、先治污后生态”的治理思路,大力推进河道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区县主体责任,强化河道清淤清障、加固河道堤防、整治险工险段、拆除阻水建筑物;加强河岸、巡河路绿化,整治河道环境;加大污水口治理力度,污水处理设施大中小并举,逐渐消除入河污水排放和收集的盲区和死角。一至四阶段中小河道计划完成1807个污水口的治理,目前已完成822个污水口的截污,铺设了120余公里截污管线。
  据悉,本市将建设蓄滞区约580公顷,可蓄滞洪水1000万立方米,新增蓄水河道112公里、蓄水面积约300公顷。顺义、通州两区结合森林公园地形地貌条件,建设蓄滞洪区,满足洪水蓄滞功能,实现林水相依;门头沟城区5条22公里河道与永定河同步治理,全部实现疏浚、连通,形成“五水联动、一湖十园”城市生态水系;平谷区40公里水系连通,50公里沿河绿道及3处湿地公园,加上再生水回用工程的建成,实现了污水资源化,形成了环抱新城的循环水系;延庆结合世园会构建新城水网,连通妫水河、西拨子河、小张家口河、三里河等河道,形成良性水生态循环体系;顺义区通过中小河道治理将区内北部水系连通,形成南水北调回补地下水的重要通道,同时也形成了顺义北城的循环水系格局。
  下一步,结合全市588个“美丽乡村”建设,将治理约330公里的山区河道,建设护村坝82处,有效保护了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房山等山区村庄1000余个,增加了水资源承载空间,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当地生态环境的打造和旅游等各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实现乡村河道水清岸绿。其中,怀柔小泉河的治理与截污同步结合,铺设污水管线9公里。怀河治理与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栽植乔木6198株,栽植灌木13789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视觉效果和良好的生态功能。延庆县河道治理遵循自然生态理念,以达到“有水则清、无水则绿”为目标,根据河道周边区域功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建设,形成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