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管部门将实行新型警务机制 一区一警模式深入社区便民服务
为积极推进交通管理工作的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拓展交通管理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结合市政府“安全工作年”部署要求,北京交管部门将在我市城六区以及房山、通州、昌平、亦庄开发区的200个街道、乡镇,建立交通管理“一区一警”警务模式,此项工作机制的改革将对构建交通安全社会治理新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市将建200余个交通管理“一区一警”工作站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交通安全委员会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监管,在提升群众守法意识、排查治理道路隐患、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确保了全市交通运行安全平稳。但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存在着宣传监管方式滞后、交通安全职能弱化、源头管理协调不畅等问题。
针对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2012年,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通州交通支队率先创建了“一镇一警”工作模式,驻镇民警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在原有交通安全宣传监管职责基础上,将辖区交通秩序整治、基础信息摸排、交通项目规划建设等工作纳入安委会日常工作范围,并建立完善交通管理考核检查机制,通过赋予基层安委会新职能,搭建破解交通难题的新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总结通州经验基础上,交管部门2014年又在西城、丰台、延庆等区进行了交通管理“一区一镇一警”警务改革试点,进一步探索了机制、积累了经验。
经过调研论证,建立交通管理“一区一警”机制,是借助政府推动综合治理、解决当前交通安全监管弱化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工作的务实举措。为此,北京交管部门将结合本市各区县辖区面积、人口、车辆、道路里程等因素,拟先期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以及房山、通州、昌平、亦庄的200余个街道、乡镇,设置驻区交通民警,建立交通管理“一区一警”工作机制。每个街道、乡镇成立驻区工作站,由街道、乡镇主管领导任主任,属地交通支(大)队一名科、队现职干部任副主任,成员由驻区交通民警联合综治办、文明办及相关等执法部门人员组成。
驻区交通民警将承担多重职责任务
此项警务改革工作机制将紧紧围绕公安部“四项建设”和市公安局“两最”战略目标以及民生警务总体要求,以“事故少、秩序好、道路畅通、群众满意”为总体目标,坚持“民意主导警务”和“创新群众工作”的理念,以“一区一警”警务改革工作为载体,不断加强和改进交通管理工作,努力构建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强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区一警”机制建立后,驻区交通民警将承担多重职责任务,从而发挥联系属地政府、交通支队、社区群众的纽带作用,全面推动交通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信息调研。定期排查辖区人口、车辆、道路、单位等基础信息,建立健全工作台账。畅通沟通渠道,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发现、收集驻区突发情况和信息,并做好上报和先期处置工作。
二是源头管理。积极参与属地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和交通规划、建设,从源头上防范、破解交通难题。
三是宣传教育。根据驻区交警工作职责,在辖区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素质和守法意识。通过深入社区、单位、学校、家庭、农村,利用现场宣讲,创新宣教平台,加强信息告知和提示服务,大力推进微信、微博、微视建设使用,扩大覆盖面。同时,推动辖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宣传义务,利用社会资源创造共同参与的交通宣传格局。
四是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检查,动态排查治理风险隐患。对发生交通事故、严重交通违法、交通违法超标的单位开展安监执法,并指导、督促整改落实。
五是综合治理。协调驻区治安、城管、消防、安监、综治等部门,全面整治交通堵点、乱点、黑点。指导社会单位和自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加强交通维护疏导。
六是检查考核。在驻区政府领导下,对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展交通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监督落实主体责任,并加强通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