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香:十载荒山植树绿太行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左)和造林队员在运送树苗。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带领防火队员给造林队员搬运树苗。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左)和造林队员一起植树。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右)给刚栽植的树苗剪枝。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右)给刚栽植的树苗浇水。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郝景香带领防火队员在邢台县太子井乡一带的山场巡逻。冬春季节天气干旱,是防火关键时期。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在植树现场招呼队员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3月9日,在邢台县太子井乡峰门村一带的山场,郝景香(左二)和造林队员在植树现场吃午饭。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河北省邢台县森林覆盖率达47.9%,西部山区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然而在浅山丘陵区,由于气候干旱、立地条件差,形成了一条南北长51公里、东西宽18公里的绿化断带,成为制约邢台县绿化工作的瓶颈问题。在基层从事林业工作几十年的郝景香,2009年退休后,不顾家人反对,主动请战,带领造林队伍走上全县造林难度最大的“硬骨头”地带。
在丘陵区荒山上种树,难度可想而知。种树没有水,就一罐罐运、一桶桶提;没有土,就一点点从石头缝中间抠;没有电,就用柴油机发电;不能用机械,就人工挖树坑;山路崎岖,他们就一手拄棍一手扛工具;运水往往要跑十几里地,送一趟树苗几百米的山路要走近一个小时……困难虽多,郝景香带领队员凭着愚公般的精神都一一化解。
然而困扰郝景香的是,采用传统办法种树,费再大的劲成活率也是极低。经过一轮又一轮失败,一次又一次试验,他终于成功摸索出“套保湿袋”“埋玉米芯”“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等一整套浅山丘陵区造林办法。
植树过程中,郝景香对造林队员要求一丝不苟,从囤树苗、运树苗,到挖坑、装袋,再到浇水、埋坑,包括树苗修剪、废弃垃圾收集……每一项工序都严格标准,逐一验收,确保树苗成活率。
为保障工程进度,郝景香一年坚持11个月吃住在山上,和造林队员一起住窝棚、啃干粮、喝凉汤,每天早晨6点准时上山植树,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种树是我生活的全部,不嫌累,也不觉得苦。我要坚持把树一直种下去。”
树苗,一年年长高;林地,一片片扩展;荒山,一点点变绿。看着满山的树苗不断长高长大,郝景香又着手组建起护林队伍,加强林地管护。
10年来,郝景香凭着克难攻坚的韧劲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带领造林队员克服重重难题,累计绿化荒山5万余亩,植树560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邢台县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难题得到有效破解。郝景香也先后获得河北省绿化奖章、全国绿化奖章、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