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教授学术追思会举行

18.11.2014  13:37

11月15日上午,郑杭生教授学术追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师生代表,郑杭生教授的亲友以及学生180余人,怀着悲痛的心情,共同缅怀郑杭生教授光辉的一生,追思他对中国社会学事业和社会学学科建设发展的杰出贡献。

在逸夫会堂庄严凝重的氛围中,全体与会人员为郑杭生教授默哀一分钟。大家共同观看了记录郑杭生教授生平的视频,回忆他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沉浸在对这位学术泰斗、仁厚师者的深切哀思之中。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首先追忆了郑杭生教授的病情发展和治疗经过,指出郑杭生教授在知悉自己罹患绝症的情况下,在其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心中所思所想的仍然是他所挚爱的社会学事业,依然亲自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和开展科研工作,充分展现了他一贯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无比坚强的精神意志。洪大用副校长表示,郑杭生教授长期以来为中国社会学事业发展、为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他的逝世是中国人民大学和社会学界的巨大损失。我们在此深切缅怀,追思先生的学术人生,要向先生学习,发扬光大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未竟事业。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在发言中指出,郑杭生教授曾长期担任各种重要学术领导职务,对社会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都有巨大贡献,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开辟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学繁荣发展的时代。郑杭生教授始终强调社会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面对学界争论,他始终强调应该有学派但不能有宗派,当前社会学界团结向上的发展局面,与郑杭生教授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南京大学教授宋林飞说,郑杭生教授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他致力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建构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精神令人钦佩。郑杭生教授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强调建设性,注重将西方社会学理论、传统和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加以再创造,他所创立的社会运行学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传承和发扬郑杭生教授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回忆了郑杭生教授早期从哲学转向社会学研究的经历,回顾了郑杭生教授的学术发展历程。他表示,郑杭生教授的学术人生与中国社会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国家的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学的初创、发展和繁荣各个阶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齐齐哈尔大学教授、郑杭生教授的老同学董驹翔认为,如果说中国人民大学是大学的高原,社会学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原,郑杭生教授就是社会学的高峰。他所提出的学术概念具有引领作用,由此发展完善而成的社会运行学派已经为学术界所接受,这是学术正能量;他把文化自觉推进到理论自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理论正能量。他所取得的成就都源于对生活、对学术、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立中回顾了与郑杭生教授相识相知的过程。他表示,郑杭生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创始人之一,对中国社会学教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他始终坚持学术追求,明确学术定位,不断丰富深化学术思想,他在社会学教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是中国社会学界的宝贵遗产。继承郑杭生教授的学术理想并将他所创立的社会运行学派不断发展完善,是作为后来人应尽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张翼谈到,郑杭生教授不仅主持创办了《社会学评论》和《社会建设》两种中文杂志,还大力支持创办社会学英文期刊并时刻关心社会学科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希望学界后辈能够接过郑杭生教授的接力棒,同心协力把社会学本土化和创新话语体系推向前进,用中国学者创造的概念、方法、理论来解释和推进中国社会发展。

云南大理学院院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共建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张桥贵说,郑杭生教授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地方高校和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学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郑杭生教授的关心和支持下,云南民族大学建立了西部第一个社会学博士点。他表示,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学人要努力把边疆地区的社会学办好、把社会问题研究好,以告慰郑杭生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江立华追忆了郑杭生教授受聘华中师大兼职教授十多年来,对华中师大社会学和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他表示,郑杭生教授坚定的学术信念、强烈的社会关怀将深深影响广大学人。

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原社会学系主任李路路,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钟涨宝,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蔡禾,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曹锦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成员、南京大学教授童星,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雷洪,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田毅鹏,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关信平等专家学者也先后发言,深情回忆了与郑杭生教授一起学习、工作、交流的点滴,表达了对郑杭生教授的真挚情感与深切缅怀。大家表示,郑杭生教授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他平易近人、乐观豁达,他的自信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后学要以不灭的热情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努力完成郑杭生教授未竟的事业,让郑杭生教授的精神永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在总结发言中代表学校对郑杭生教授逝世表示深切哀悼。他说,郑杭生教授把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大学、献给了教育事业,他开创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把社会学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国社会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作为学生,作为人大人,要永远以他达观的人生态度、严谨踏实的治学作风、开放包容的育人理念作为学习榜样,要继承和发扬他的进取精神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努力推动他未竟的事业。

参加郑杭生教授学术追思会的还有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广州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文摘》等媒体的代表。由于时间关系,很多与会者未能发言,希望今后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郑杭生教授的深切缅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主持追思会。他表示,郑杭生教授的逝世是中国学术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损失,更是社会与人口学院的重大损失。全院师生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一位和蔼可敬的同事、朋友。大家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郑杭生教授的遗志,继续努力工作,将他开创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