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邻水县实现河水变清环境变好百姓满意

13.04.2015  19:00
  一座座清泉水库,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一条条雄伟的大坝,锁住一库库山间碧水;一根根清洁的自来水管,连接着左邻右舍的农户;一栋栋样式新颖的小洋楼,掩映在万绿叠翠的脐橙树旁……踏访四川邻水县城乡,处处景色如画,仿佛置身于一幅巨大的美丽画卷。这是“洁净邻水·美丽乡村”活动开展后城乡发生的巨变。
  政府主导
  蓝图绘起来
  “一个地方的‘水质差’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早在3年前,邻水县委书记李隆席在深入基层调研时,深感水环境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邻水县把治水兴县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全局工作统筹安排,先后出台了《邻水县关于整治病险水库的意见》《邻水县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邻水县“洁净水”行动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逐步完善了“全县域规划、全社会参与、全流域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思路,从城市水环境治理、乡镇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邻水县修建河道堤防工程,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新修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治理生活污水;规范垃圾倾倒场所,对垃圾实施无害化治理。在各项治理中,重点突出“生活污染治理、养殖污染治理、企业污染治理”,着眼于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致力达成“保护河岸有堤防,保护水流有河道,保护排污有管沟,保护绿化有树木”的目标。
  “河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我们生活在这里也更开心了!”说起水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好处,在邻水县鼎屏镇休闲广场散步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如今,随着邻水烧碱厂的搬迁、县医院的技术改造、护城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昔日“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根治,河堤两岸成了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干群合力
  乡村美起来
  2014年11月26日,邻水县在柑子水厂项目现场举行柑子水厂、兴仁防洪治理工程、两河防洪治理工程等9个重点水利项目暨“洁净水”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既是落实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政策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全市水利建设暨农村饮水安全会议精神的有力措施和全市“洁净水”行动的具体体现,更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工程,总投资达1.67亿元,得到了广大群众支持和点赞。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邻水县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在工作中探索,不断完善进步,走出了一条水环境整治的新路。”邻水县县长赵璞说道,“结合全县的水生态实际,我们确立了‘治水兴县、环境治县,生态立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思路,使全县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初步形成水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水环境发展态势。
  伴随着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如今,邻水县45个乡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库实现了清水长流,一个城乡一体、富裕文明、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新邻水,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来。
  全民参与
  “洁净水”常态化
  “好山好水好姑娘,新春新风新气象”——邻水县城北镇姚家坝村村民张丰的家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72岁的张丰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扫帚扫去院坝里的落叶,将袋装垃圾送到不远处的垃圾桶里。
  “我家就住在关门石水库旁边,如果村里的人都不讲究卫生,垃圾进了水库,老百姓吃了不干净的水,身体要得病。所以我每天不仅自己做到不乱丢垃圾,还到村里宣传讲究卫生的好处。只有大家身体好了,国家才能好。”张丰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众多村民的心声。
  今年1月,随着邻水县九龙、兴仁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李天明和附近的7万多名群众喝上了自来水。“要不是政府花大力气取缔了‘肥水养鱼’,我们的用水问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李天明感慨地说。
  现在,除了在全县水库全部取缔“肥水养鱼”外,邻水县还通过每年3至4次换水等一系列水库环境治理措施,保证水库水质,为水库周围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水务部门组织渔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重点渔业水域,指导养殖户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水产养殖方式,推动渔业生态化养殖。
  “‘全域规划、全民参与、全力治水’换来‘河水变清,环境变好,百姓满意。’”赵璞说。如今的邻水城乡,全民自觉参与净水行动已成为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