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十九大】邵景均:心中有戒 方能抵腐坚强有力

16.01.2018  17:12
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腐败分子受到查处。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会违反党纪政纪,甚至触犯法律,最终掉入腐败的深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心中无戒,或戒而不定。这些腐败分子有的大权在握、有恃无恐,私欲膨胀、为所欲为;有的心无定力、目迷五色,对权力、金钱、美色心驰神往。这样的领导干部一旦遇到诱惑,戒的“防火墙”便轰然倒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这些人的教训中可以悟出:心中无戒,就会丧失抵抗力;心中有戒,方能抵腐有力。

  反腐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本在哪里呢?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人心。宋代包拯的名句“清心为治本”,就是对这个道理的生动诠释。而要做到“清心”,就要心中有戒。所谓“戒”,人们通常的理解是禁戒,即管束自己的行为、语言、思想,不出现过失。共产党员心中的“戒”,是其为人处世、干事创业要坚守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律底线。当然,能够确保始终远离腐败的“戒”,不是一时之戒、一事之戒,而是在心中扎根的戒,就是坚强的定力。只有内心平静,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才能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如何做到心中有戒?习近平同志多次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在共产党人心目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不对人民心存敬畏,就会失去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只有心中装着人民,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把纪律和规矩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管理监督的“戒尺”。因此,领导干部要对纪律、规矩心存敬畏,用纪律和规矩校准思想之标、调整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有了敬畏之心,才能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确保言行举止不逾矩。

  当前,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广大领导干部经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教育,增强了戒心,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需要进一步教育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戒、增强抵腐定力。教育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戒,内容是多方面的,既要有党纪国法的教育,使“戒律”入脑入心;也要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教育,让可亲可敬的廉洁典型成为“心中有戒”的榜样,让各种腐败案件的查处作为警钟时时敲响。但从根本上说,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也是心中有戒、增强抵腐定力的可靠基石。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邵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