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深刻改变平原惠及城市

31.12.2015  16:51

              2012年,北京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启动。4年时间,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05万亩、植树5400万株,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底的14.85%提高到25%。

                废弃的砂石坑和沙荒地变成了森林景观,坑塘藕地建起了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让京郊一个个“脏、乱、差”的地段迅速地绿起来、美起来,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绿化美化,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送到每一位市民身边。

                扩大绿量,完善生态格局

                平原造林工程启动以前,北京市平原和山区的绿化水平相差甚远。山区森林覆盖率51%,平原地区却仅为14.85%,绿量分布不均、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不足,平原地区缺林少绿,成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一块“心病”。

                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的决策。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平原造林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了“两环、三带、九楔、多廊”的空间布局,坚持把树种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效果最显著、城市良好生态格局形成最关键的区域,在中心城与新城、新城与新城之间预留出绿色隔离空间,推动形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两环、五水、九楔”生态空间布局。

                工程实施以来,“两环、三带、九楔、多廊”规划范围新增森林83.9万亩,新增万亩以上绿色板块23处、千亩以上大片森林210处,对50多条重点道路、河道绿化带进行了加宽加厚。平原地区初步构建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健康绿道为网络的点线面、带网片、林园水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工程确定了162多个常用乡土树种,提高常绿树种比例,栽植的杨树、柳树全部选择雄株,彻底改变以往杨树比例超过60%、每到春天漫天飞絮的状况。

                “建设大型郊野公园是北京实施生态隔离、分流市民休闲需求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级工程师王金增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

                东郊森林公园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东郊游憩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绿化面积7.5万亩,目前已达到5.48万亩。公园将北运河与潮白河生态景观带、六环路与京平高速路生态保护带、现有一道与二道隔离地区绿化带紧密衔接,成为北京东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森林。同时,它与北部的潮白河森林公园、顺义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和南部的大运河森林公园相接,在东部平原地区形成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生态休闲游憩带。

                生态修复,改善区域环境

                隆冬时节,在怀柔区潮白河森林公园,油松、侧柏、白皮松等常绿乔木依旧青翠,银杏、五角枫等彩叶树叶片落尽。除去近50米的水平落差,寻不到丝毫往日沙坑沟壑、地表斑驳、漫天黄沙的踪迹。

                “以前像今天这样的三四级风,人连眼睛都睁不开。”怀柔区园林绿化局造林科科长王春雷说,潮白河怀柔段是北京市应急水源和水源九厂取水区所在地,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河道干涸,沿岸土地沙化严重,加之非法采砂形成的巨大砂石坑,沙坑最深处达50米,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以前要是风再大一点,周边的百姓就连窗户都不敢开。

                为彻底解决风沙危害,北京市委、市政府将潮白河地区沙坑治理列为全市平原造林的核心重大项目,全线共完成沙坑治理6408亩,栽植乡土、彩叶树种31.7万株,播地被野花4400亩。在实施绿化的同时,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多彩的森林景观。

                建设过程中,工程采取拉坡、削坡、回填、覆土等机械措施,对沙坑进行大规模地形改造,同时采取铺防渗膜、施有机肥、客土种植、蘸生根粉、喷保水剂、输营养液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苗木成活。王春雷告诉记者,在最近的一次抽查中,栽植苗木的成活率达到了98%。

                与此同时,工程将绿化与森林的服务功能相结合,将工程作业路建成具备休闲骑行功能的步道,设置观景台、小型活动广场等,为实施绿化升级改造、服务市民休闲需求打下基础。如今,每逢夏日,已建成开放的潮白河森林公园都会吸引大批周边村镇的居民前来休闲游憩。

                “像这样的砂石坑和沙荒地,如果不治理,仅靠自然恢复很难改观,也难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王金增说,“与其他措施相比,人工造林绿化投资成本小,恢复速度快,效果好,立竿见影。

                平原造林工程启动以来,全市突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利用废弃砂石坑、荒滩荒地、坑塘藕地、建设用腾退地、污染地等开展造林绿化,在立地条件差的“硬骨头”地段打响绿化攻坚战,不断扩绿增绿。4年来,共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36.4万亩,完成五大风沙危害区治理造林25.3万亩,为改善区域环境面貌发挥了显著作用。

                绿色氧吧,市民尽享福利

                太阳刚刚升起,在东郊森林公园湿地森林景区,“室外卡拉OK”设备已经架设完毕,湖畔旁树林边,周边村镇的村民三三两两围拢过来,尽情高歌。

                “公园还没完全对外开放,周边的村民已经提前享受到了建设成果。”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规划科科长王妍说。

                湿地森林景区范围内曾有一大片垃圾场和废弃鱼塘藕塘等低洼地,环境恶劣、臭味熏天。平原造林工程启动后,通州区将小中河及周边现有低洼地进行统一改造,将湿地与森林相融,营造出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水相依的湿地森林景观,为周边群众提供生态休闲场所。

                “现在旁边的小区卖房子都要先带着客户到公园来转一圈,展示一下小区的‘后花园’。”王金增告诉记者,2010年前后公园周边的房价为每平方米8000元,如今已升至每平方米4万元。

                “后花园”除了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吸碳库。

                在高发频发的雾霾天气面前,森林因具有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等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市民作为休闲养生的首选场所。

                据测定,每亩森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49公斤氧气,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使用;    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个时,空气中的飘尘量将减少98%以上。而规划建设绿地7.5万亩的东郊森林公园,建成后每天可释放供487.5万人呼吸的氧气。

                这仅仅是一个郊野公园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平原造林工程启动以来,全市已累计完成造林超过100万亩,成林后年可固定二氧化碳121万吨、释放氧气88万吨、滞留粉尘10.1万吨。

                “当前北京的绿量依然不足。”王金增说,国外研究发现,超大型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35%才能实现碳氧平衡,达到宜居水平,而目前北京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为25%,仍需继续扩大绿量。

                如今,通过平原造林工程增加的百万亩森林已为首都市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福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持续不断的造林绿化将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挥更大的作用。(Ama)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钰 方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