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明年底清退全部“小散乱污”企业

03.06.2016  02:06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关键阶段,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什么样?如何建?”等重大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新定位、新思路、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属地,通州未来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新变化?

  在昨天下午进行的集体采访中,通州区常务副区长崔松光表示,通州将控制集中建设区的开发强度和开发节奏,生态红线区将实施土地腾退、退建还绿。在城市管理方面,计划根据不同区域,分别设置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标准,在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管理模式创新。

  新城建设

  生态红线区将腾退土地并退建还绿

  崔松光告诉记者,早在2005年,北京总体规划中即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通州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城,被定位为“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东部发展带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此后,通州定位先后经历从现代化国际新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变化。2012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的战略部署。

  2014年,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要“结合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的要求。而这次,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凸显出中央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视和关心,凸显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对此,崔松光提出,下一步,通州将加紧与市级部门沟通,配合各项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快编制。在此过程中,将结合副中心总体规划编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编制好各类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同时,制定空间管控的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控制集中建设区的开发强度和开发节奏,推动生态红线区土地腾退、退建还绿,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功能疏解

  明年底清退全部工业大院和“小散乱污”企业

  “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我们认为通州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全力做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加快调整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崔松光表态称,不怕伤筋动骨,调整退出中低端产业、整治工业大院,不但“腾笼换鸟”,还要“拆笼腾地”,为副中心建设留足空间。

  其中,到今年年底,通州将调整退出2000余家企业,新城155平方公里以及京哈高速以北、台湖地区的工业大院、加工企业和低端种养殖小区全部退出。为此,通州区制定实施了“1+14”配套政策体系,稳步推进,目前已关停786家企业,并实现331家污染企业停产,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644户。

  同时,还将清理完成全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经销、存储企业,以及生产加工类无照经营、异地经营、超范围经营、违法经营企业。还将完成沥青类防水材料生产、石材加工等行业企业以及使用有机溶剂型涂料的家具、木制品制造等工艺的调整退出任务。

  到2017年底,通州将完成全部工业大院、全部“小散乱污”企业、全部低端种养殖小区的清退。

  环境保护

  明年底PM2.5降3成以上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崔松光提出,这是城市副中心应有的形象,也是通州当前工作的一大着力点。

  在大气治理方面,年内通州的燃煤锅炉将全部退出。建立全区燃煤锅炉房台账,实施挂账管理。按照通州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今年年底PM2.5年均浓度要控制在87微克/立方米左右,同比下降6%左右;2017年底,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5微克/立方米左右,比2012年下降30%以上,力争在“十三五”末基本实现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

  在水环境方面,通州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建设延芳淀等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2017年,通州区内北运河、凉水河城区段等重点河道基本还清,地表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四类标准,重点水域达到三类标准。到2020年,通州全区河道全面还清,地表水水质基本达到四类。

  而在园林绿化方面,到2020年,通州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教育医疗

  15所名校确定进驻 

  首都儿科研究所等三甲医院将落户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崔松光坦陈,对这个目标,通州的短板还很突出。

  为此,在教育方面,今年将新建北京五中、景山学校等通州校区,引进名校将达到15所。目前,首师大附属中学、人大附中、北京二中、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正式挂牌,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今年秋季将实现初高中招生。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通州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下一步,将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5所,力争全区示范高中达到8至10所,实现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在医疗卫生方面,将加快引进安贞医院、友谊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三甲医院落户通州。到2020年,医疗机构床位总数将达到12000张,实现每千人口6.35张。

  城市管理

  通州将探索分区设置不同城市管理标准

  在城市管理方面,崔松光表示,通州正加快编制城市管理改革方案,将在商务中心区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管理模式创新。同时,为了提高乡镇街道管理能力,目前,正深入研究行政区划改革问题,加快推进京哈高速以北城市化地区建立城市管理体制。下一步,通州将探索分区分类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区域,分别设置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标准。

  与此同时,通州还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崔松光称,新城155平方公里地下管线已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2020年将建成“全光纤城市”,加快推进4G网络全覆盖,率先推广5G网络,建设智慧样板城市。目前,通州正集中力量把住房、产业、车辆、人口底数摸清,构建城市管理的大数据。今年,将加快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和社会治安管理网“三网融合”的进度,2017年建成覆盖全区的网格体系。推动城市管理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和专业化管理,创新服务外包模式,以园林养护、环卫保洁等城市管理作业事项为试点,规范城市管理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服务设施

  明年通州供水不再紧张

  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发扬“工匠精神”,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工艺。对此,崔松光举例说,比如,在通州的道路交通方面,通州当前的路网密度为3.54公里/平方公里,城六区是5公里/平方公里,差距还很明显。目前,通州的综合交通规划已纳入全市交通总体规划,各项重点交通设施建设也已经全面展开。而在市政设施方面,以供水为例,明年,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并开工建设二期工程。2017年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2以上,2020年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3以上。

  记者了解到,供水安全系数是指城市供水能力与日最高需水量的比值。以南水北调水进京前的数据来说,那时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仅为318万立方米,而去年夏季本市最高日供水量达到310万立方米,逼近供水能力极限,城市的供水安全系数仅为1,而这意味着所有水厂设备基本都处于全负荷运转状态,每到供水高峰时,压力很大。而南水北调水进京后,本市新建郭公庄等水厂,城区供水能力大大提高,供水的安全系数也提高到1.2,向发达国家1.3至1.4的水平靠近。(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楠)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