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基金资助 “第二届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国际研讨会”召开

20.10.2015  18:32

  随着以云化大数据计算、传输、存储与个性化应用服务为核心特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炸式增长,计算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和智能服务技术呈现出了显著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趋势。预计未来十年内,通信与计算服务需求还将增长1000倍,通信与计算技术的融合是最有可能支撑未来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为了深入探讨通信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促进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由李国杰和李幼平两位院士倡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0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戴浩院士、李国杰院士、李未院士、刘韵洁院士、吴曼青院士、尹浩院士、于全院士,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地的30余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孙凝晖所长、市基金办副主任江南等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无线中心副主任周一青研究员主持。孙凝晖研究员以“高通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报告拉开了本次研讨会的序幕。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介绍了“信息通信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深入分析了近期热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针对5G的技术演进和应用做了预测。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原进宏教授针对如何处理数据包冲突等问题,详细介绍了未来通信网络架构下的多用户接入与编码技术。北京邮电大学李昕副教授代李幼平院士做了“内容共享互联网次结构”的报告,建议互联网接纳广播建库作为次结构,组成双结构未来网,以解决互联网可扩展性与安全性等问题。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教授级高工在计算与通信融合的背景下,对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框架及其核心技术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副院长刘辉教授则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业态与现有移动网络架构的根本冲突,阐述了以“内容为核心”的移动“3C”网络设计理念。于全院士、周一青研究员等分别围绕天地一体化空间信息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问题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思想碰撞,探讨了在通信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的背景下,通信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和融合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对通信与计算结合的科研方向、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利用计算技术解决大数据时代的高通量、高性能宽带信息通信传输与海云计算服务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加快推进通信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理论基础研究成为与会专家共识。专家们建议尽快实施通信与计算机科学融合的低成本智能绿色通信网络实验平台建设,加强对该实验平台的核心支撑设备如异质资源统计复用的超级基站原型设备、耐用新型终端、智能业务管控与服务系统平台等的研制。
  该系列会议得到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对外合作交流基金项目的连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