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回声]朱小平:让农大精神在八桂大地上扎根

11.12.2015  17:46

  我叫朱小平,朱德的朱,邓小平的小平。我出生成长在湖南,2014年响应广西的号召,离开了相伴6年的农大,离开了人文与发展学院,来到了八桂大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追求自己“解民生多艰”之梦想。当前,我在自治区纪委工作,组织将我安排在自治区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的岗位上学习锻炼。目前,慢慢地从南宁的街道和美食着手,亲密接触广西这个“新家”。

  在这里分享情感上的一份回忆,抒发一点工作上的感悟,憧憬一丝未来的期望。

  岁月带走了青春年华,但留下了一卷回忆。都说北京是一个奇怪的城市,在的时候不会想念北京的好,但离开的时候却会朝思暮想。不会想那雾霾霾的天、静悄悄的水。想的是那些熟悉的景、熟悉的人。6年让我充分熟悉了农大的一草一木,也因农大结识了很多的人,也在农大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并因农大让我对北京这个城市产生了深深的眷念。如果说湖南是生我的地方,那么农大便是滋润我成长的地方。忘不了东区的三号楼,忘不了公主楼二层的食堂,忘不了西区那遥远的澡堂,也忘不了为了东西区听一场讲座,而追着赶校车的日子。

  从繁华的都市走向西部的边陲,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价值能最笃实地得到发挥,怀揣一份梦想,希望成为农大培育的“天下英才”,为广西的发展贡献一片力量。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目前,我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办公室的活琐碎而繁重。风清气正是目前的新常态,那么加班也是我们的新常态。工作看似很平凡,来文办文,写写讲话稿、主持词、信息,细微之处无不体现着学问,因为连摆个台卡也得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差错。

  职业选择道路可能有很多,选调生只是其中之一,广西也是其中之一。而且,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和诱惑依然很多,看着同学们拿着高薪资,老想着拍板决策一个大项目,做一件大事情,但那终归不能切合实际,而今,只是不停的来文办文,收发、传阅文件,写写信息,慢慢地开始操刀写讲话稿,要说最熟悉的还是会议室的复印机,心里难免会有些落差。但是,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在自治区党校定向选调初任培训班的时候告诫我们,要扣好职业的第一粒扣子,多蹲蹲苗。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要做事,而不能想着做大官。我们自治区纪委的于春生书记也常谈,别种了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所以,干事、做人之时,我学会了做职业的加减法,在平凡之中下苦功,在普通之中立恒心,我们的梦想才不会成为幻想,才能有实现的一天。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用复印机复印材料。以往在学校,材料一丢,说个份数,剩下的就是等复印店的老板复印好后付钱就行了,当自己得亲自摆弄那个庞然大物的时候,才发现不好对付,如何把A4复印成A3,如何解决卡纸的问题,甚至如何装订,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不瞒大家,就办公室那台打印机,我整整处了一个月,才进入蜜月期。

  广西是欠发展后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也意味着广西能发展将发展,只要我们秉承农大“团结、朴实、求是、创新”之训号,以农大人扎实之作风,做好手中事、眼前事,我想广西将是我们干事创业、大有所为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扎根奉献的地方。没有“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的悠闲,但也没有异乡人孤独寂寞冷的无奈,目前广西的农大人越来越多、越聚越齐,大家平时总会相约一起搞个球赛,分享彼此的收获和感悟。而且,广西选调这个群体非常庞大,不同学校之间的小伙伴交流也十分频繁,大家会定期举办读书会,保持一颗好学之心。选择了选调生这条路,无疑是选择了一条在基层锻炼成长的道路,这条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放下架子虚心向身边的好友同事、基层的干部群众学习,真心实意的广交朋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广西的这份包容,我想未来的路依然会在快乐的伴随下向前进。

  今年是母校110岁华诞,“你我的农大,共同的家园”,在这里祝福农大。也在这里表个态,定当在广西举起“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思想大旗,让农大的精神在八桂大地上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定当用自己踏实的工作,带着学校的期盼,在工作岗位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健。

  (本文摘自2015年夏,朱小平在选调生相关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