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报好高考志愿?教育部门、校长、老师来支招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16日电(记者 杜燕)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家长重视(头疼)的一件大事。
无论考的是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还是新高考“3+3”全国卷一(比如山东)、新高考“3+3”全国卷二(比如海南),亦或者新高考“3+1+2”(比如广东、福建)、自主命题卷(比如北京、浙江、上海),等分数出来,志愿填报环节,有很多政策需要了解,有很多规则需要注意,有很多方法需要掌握,也有一些风险需要规避。
怎样选报好高考志愿?可以委托给别人么?……听听教育部门、校长、老师来支招(考卷不一样,道理是一样,就以北京为例)。
教育部门:志愿填报不要简单地承包或委托给别人
近期有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通过互联网、电话、面询等方式向考生和家长开展高校志愿填报指导活动并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情况。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关注到这个现象,对家长、考生的心情深刻理解。
他认为,高考的志愿填报不是单纯的升学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选择下一个阶段4年、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的学习方向,更在于在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未来自己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时带着怎样的专业背景走入社会,这是每一个考生、家长在高招志愿选择当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这次的志愿填报确实受到高度关注,“很理解家长和同学们,成绩发布之后,不管是高分段的、低分段的、还是中等分的,都要在这个选择上做慎重思考和认真选择。”
志愿填报有方法、有技巧。李奕指出,考生、家长、老师要认真进行研究讨论,在大的发展方向、专业类型确定好以后,把厚厚的一本报名资料读薄。
“有些家长和考生会说,我真的不懂。但是,在分数出来之前、在正式填报之前的这段时间,不懂,也要带领孩子一起认真研究。”李奕称,志愿填报对孩子、对家庭,乃至对整体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路径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认真思考。
李奕强调,不建议简单地把志愿填报承包或者委托给别人,委托给专家去做,而是要深度、细致地参与和研究,希望广大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决策。
名校校长:填报志愿的五个深入了解
北京一零一中学常务副校长熊永昌表示,对于每一位高三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都是全新的,有很多政策需要了解,有很多规则需要注意,有很多方法需要掌握,也有一些风险需要规避。建议在考虑志愿时要做到五个了解:
一、深入了解志愿政策
学习政策、熟悉政策、吃透政策是填报志愿的前提。考生家长要对志愿单元、志愿设置、征集志愿等政策有全面了解,特别是对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普通批志愿是如何构成的、本科志愿单元已调整为院校专业组、专业调剂范围是在院校专业组内调剂等政策规定要清楚掌握。
二、深入了解投档规则
只有清楚了院校专业组投档规则,才能合理选报好高考志愿。
他认为,要深入理解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两种投档规则,了解如何规避风险。
对于顺序志愿的第一志愿最重要(志愿优先)、平行志愿的分数最重要(分数优先)等规则要点做到牢记于心。
像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的规定,一旦被投到某所大学,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等原因被大学退档,即使分数高于后面的院校专业组投档线,也不会再次投档等情况,一定要避免发生在自己身上。
还有一些规则,像同分投档规则,三种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志愿优先、分数级差)等,考生家长也需要清楚。院校投档有规则,专业投档也有规则,不同大学的专业投档规则也不同,所以需要注意。
三、深入了解大学专业
考生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应该对多所大学和多个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全面分析,从中选择理想的学校专业作为自己的志愿。
不要被大学的名字迷惑。在了解大学时,要了解大学的历史沿革,大学历史发展的情况。近些年大学改名的现象比较普遍,考生家长要了解大学的前身,都是有哪些院校合并而成,历史发展的情况。还要了解大学的重点学科情况,有没有国家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双一流”学科?都有哪些?重点要了解大学录取规则是什么?调档比例是多少?大学退档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可以从大学的《招生章程》中找到具体描述。
高考志愿不仅要选择学校,还要选择专业,这是高考志愿和中考志愿最大的不同。对于专业,要了解考生是否满足招生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是否满足专业提出的单科成绩、身体情况等一些特殊要求。
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大学时不要望文生义,一定要了解专业的内涵,不能只从字面去认识专业,这样考虑专业是片面的(可以深入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
以北京为例,今年在京招生的许多高校都是按大类招生。考生在填报大类招生志愿时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大类招生对于考生的素质、能力的要求,综合考虑选择专业大类。
四、深入了解参考数据
要学会使用参考资料、学会分析相关数据,为填报志愿做参考。像去年的专业录取分数分布统计、各批次院校专业组录取最低分,都需要大家认真分析,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组和专业。
《招生专业目录》是需要认真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唯一依据。考生填报志愿时所使用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要以《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使用《招生专业目录》应做到看类型、看批次、看院校、看院校专业组、看专业、看标记等六看。
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是另外一种重要的填报志愿参考资料。考生家长特别要认真阅读考虑报考院校的录取规则,如对加分成绩的使用、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在详细阅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学校在录取中的具体要求后再考虑选报。
五、深入了解填报流程
要明确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和方式,什么时间填报本科志愿?什么时间填报专业志愿?什么时间截止填报?填报志愿分哪几个步骤?填报志愿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清楚。
总之,考生家长要从以上五个方面对填报高考志愿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根据高考成绩和自身情况选报好高考志愿。
名校老师:志愿填报需“一冲,二稳,三保”
北京四中教学处副主任程国红谈到,在高考出分前,家长和考生可以查阅相关材料,了解高招录取的一些专业名词,比如批次、专业组、顺序志愿、平行志愿等,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及专业,看看往年的录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一、正规权威咨询
高考出分后,很快就会进入填报志愿阶段。考生要随时关注考试院的相关通知和信息。尤其是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征集志愿时间等,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填报工作。家长和考生需要了解信息、客观定位、目标明确、做好沟通。
每年招生季,各高校都会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招生政策类信息,也会有官方招生的咨询电话,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或者电话咨询相关招生政策。也有一些高校会在京组织线下咨询活动,同学们可以通过招生咨询会请目标院校的老师当面解惑答疑。
提醒大家注意,一定通过官方平台和正规权威的咨询活动进行咨询。
二、客观定位
首先是考生定位。要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分数、排名、百分比位置等),同时考虑个人的特长爱好、专业潜质、职业意向、综合素质、身体条件等。比如:有志于基础科学的可以选择数学、物理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可以选择工科类,喜欢历史的可以考虑考古学,等等。
如果实在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还可以采取排除法,明确自己一定不想选择的专业。必要时可以向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了解自己的人求助,请他们来帮助做好个人的定位。
其次是大学及专业定位。要了解高校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综合实力;了解高校专业内涵,不要只是望文生义,比如材料学,可能不同高校的材料学专业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通过学校官网和招生简章等了解该专业的深造及就业情况等。
三、目标明确
首先,志愿要拉开梯度。志愿填报通常需要“一冲,二稳,三保”。把自己最喜欢,但可能需要踮踮脚才能够到的专业组放在最前面,这叫“一冲”;把自己比较有把握,能够稳稳当当被录取的专业组放在中间,这叫“二稳”;最后必须要有能够保证百分百录取的保底专业组,这叫“三保”。志愿填报要有梯度,不同成绩段、不同排名,梯度拟定应该也不一样。
其次,考虑专业要全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专业的冷热,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在此,平行志愿也有顺序。平行志愿对考生个体来说是有先后顺序的。如果被排在志愿前面的专业组录取,就没有机会参加后续专业组的录取了。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最心仪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高校或专业排在前面。
考生、家长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程国红谈到,在填报志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家长和考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和兴趣,建议双方要充分沟通,分析每种选择的利与弊,也可向学校里熟悉了解孩子情况的老师寻求建议,作为参考。如果双方分歧较大,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建议家长要尊重考生的选择。毕竟未来的路是自己走,相信孩子们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总而言之,高考志愿填报要慎重思考和认真选择。“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