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 青春的梦

24.11.2015  16:44
——清华学子歌咏纪念“一二·九”运动八十周年

来源:人民网 2015-11-24 陈松宁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胜利日大阅兵威武雄壮,展现捍卫和平的决心;7万羽和平鸽飞向蓝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冀 。但还有一个日子容易被人们忽略,今年还是“一二·九”运动80周年。

  11月19日,周四,时间已近晚上九点,清华大学法学院明理楼二楼的阶梯教室灯火通明,窗外寒风瑟瑟,教室里却有一种别样的热度。来自法学院和材料学院一百多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手拿着乐谱和歌词在练习唱歌,在今年学校研究生“一二·九”合唱比赛中他们组成了一个联队,12月6日那天,“法材联队”要和其他21支联队展开角逐。来自北京现代音乐学院的专业声乐老师王铮一字一句地教给同学们演唱本次参赛的曲目《追寻》。

温度: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日寇加快了侵占华北的步伐。1935年12月9日,数千北平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由此掀起了一场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这场运动史称为“一二·九”运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风暴中,清华青年学生勇敢地站在了斗争的前列。

  毛泽东评价这次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当时22岁的清华中文系学生,后来成为清华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蒋南翔正是在这次活动中提出了著名的口号:“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八十载沧海桑田,中华大地早已“换了人间”。今天,当代清华学子不断地创新纪念形式,用更加契合时代特点的方式传承着植根清华半个多世纪的“一二·九”精神。以合唱比赛为主要形式的“一二·九”纪念活动是清华一项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群众基础的主题教育及校园文化活动。

  “‘一二·九’是清华一百多年历史上重要的印记,这个印记让清华与国家发展紧密地联合在一起。透过当代清华学子歌声和演绎的故事,能让清华人回忆起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想起历代清华人是如何用鲜血捍卫国家,用青春建设国家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说,希望每一位清华人不忘历史,在推动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法学院研二学生宁凯敏是本次“法材联队”的领队,在她眼中“一二·九”不是沉睡的一个历史名词,而是眼下这个虽然琐碎但充满趣味的活动。“可能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一二·九’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是抽象的。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当年那些青年在棍棒和刀枪下,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主张的,但我想组织好这次活动,以另外一种方式纪念‘一二·九’,继承‘一二·九’的精神。”

厚度:在创新中传承精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历史在清华园从来不只是教科书上的的文字。除了歌唱比赛之外,一系列富有创意又温馨的活动在校园里涌动,春风化雨般熏陶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

  在校园学堂路,道路的一侧摆满了很多展板,展板以轻松活泼的图片和漫画向过往的行人介绍“一二·九”小知识,80年前的一幕历史就如此生动地发生在这个校园中。

  10月22日,清乐华章第24场“传承旗帜,再续华章”音乐会在新清华学堂开演,作为纪念“一二·九”系列活动的序曲和开端,霍勇、宋春丽、祝爱兰等众多艺术家为全校师生演唱,旨在用高水平的表演来弘扬“一二·九”精神。

  11月1日,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材料学院100余名同学为纪念“一二·九”运动80周年,赴天安门广场进行了以“向国旗致礼”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热能系邹逸宁同学在观升旗仪式结束后表示:“这是一场不拘一格的‘一二·九’纪念活动,带给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震撼和幸福。在距离国旗最近的地方看升旗,心和祖国也贴得更近了,国歌声响在耳畔,爱国情燃在心里。”

  11月7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二·九”合唱队的30位2015级研究生同学自行组织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在和平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在祖国的庇护下平稳而美好。但我们不会忘记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屈辱和伤痛。”一名同学在他的朋友圈表示。

  除了户外的参观,各院系自发组织各种讲座,同学们在一个个历史的故事和细节中去“感受”而不是“学习”历史。11月13日,新闻与传播学院联手汽车工程系联合举办《历史的弯道:滇缅公路、舆论与抗战》讲座。主办方这样描述其意图:今年不仅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也是 “一二·九”运动80周年。寒风起,忆往昔,我们举办一系列活动,旨在不忘过去,黾勉前行,郑重地纪念那场意义深远的运动。

深度:用艺术表达敬意

  著名词作家阎肃曾连续四届担任清华研究生“一二·九”合唱比赛的评委。在去年的比赛现场,他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学们挖掘的清华人为国奉献的故事非常感人,同学的演唱水准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晚会整体编排令人耳目一新。”他还期望同学们“不要让青春年华在一些‘太软’的歌曲中度过,而要不断在人生中增加正能量”。

  在清华“一二·九”合唱历史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薛爷爷”的薛芳渝老师,他曾是清华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系主任、校图书馆馆长,他连续多年指导学生排练,有一年他曾指导7支队伍。“‘一二·九’歌咏比赛已经成为了一种校园文化。我不是书呆子,也不赞成同学做书呆子,培养一种文艺爱好,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文艺能激发你的创新灵感。”和同学在一起,他感到很快乐,忘掉了自己的年龄,“这么多年最满足的事情也就是教了这么多的学生”。

  清华“一二·九”系列活动历来充满艺术气息,在去年校团委发起的“一二·九”文化周中,美术学院本科生邀请老师共同完成了《百米长卷诵英雄》,并举办了专题艺术作品展,通过同学自己手中的画笔,用版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建筑学院本科生在北海公园进行了快闪表演,演唱了参赛曲目《在灿烂阳光下》,向其他年轻人介绍”一二·九”精神;自动化系本科生组织“三行情诗”诗歌赛,用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方式来抒发清华学子的爱国情怀,形式新颖又紧扣主题。

  宁凯敏坦言,这次比赛有压力,“前几届法学院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要再接再厉。”同时,她又表示,“用艺术形式真诚地表达对历史的敬意是第一位的,相比而言比赛成绩不是最重要。”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