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消费文学天赋 莫让“最小诗人”变成“方仲永”

30.10.2015  11:28

“中国最小诗人”走红

  近日拥有“中国最小诗人”头衔的梁胜杰成为网络红人,九岁便已写诗三百首,系列萌诗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虽然开始是被妈妈逼的,但如今写诗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梁胜杰走红的几首诗中,“欲望”、“爱情”、“小贱猫”等个别词语让网友哭笑不得,有网友认为他的诗富有创造力,也有网友质疑诗的内容是否出自9岁小孩之手,当更多的人批评其父母教育不当,使孩子过于早熟。

  一个刚刚四年级的儿童只能算初步掌握文字表达技巧,在家长的引导、鞭策下,过早地被炒作成为诗人、天才、神童,未必就是好事。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天才后天也一定要努力,否则只能沦为庸才。

  联系到当前的家庭教育,家长要因材施教,及时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认识到9岁儿童有文学天赋,家长更应该用心呵护,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而不是过早地消费文学天赋。成功的家庭教育,应当是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厚积薄发的教育,而不是偏离、超越成长规律的教育。

  “最小诗人”说到底还是一名儿童,对于充满文学天赋的儿童,自然不应过于苛求,更不宜断然采取否定的态度。我们与其质疑“最小诗人”的作品涉嫌代笔,或批评父母教育不当不如用心去呵护“最小诗人”的天赋,给予积极的肯定,更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让“最小诗人”以儿童应有的天真、快乐、纯净看世界,写出单纯的、简单的、充满想象力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