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2.2017  11:55
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合力攻坚,我国脱贫攻坚成效显著,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如今,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攻坚要啃“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全国还有6个省份贫困人口在300万以上,有5个省份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近200个县和近3万个村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尤其是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条件薄弱,贫困程度很深。完成这些地区的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此外,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4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经过多年减贫工作,比较容易脱贫的都已经脱贫了,现在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之所以称为“硬骨头”,是因为剩下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山区、深山区、极端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地区,发展脱贫产业难度极大。众所周知,我国有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地区,共14个片区。这些地区基本都在偏远大山里,刚脱贫的群众因灾、因病、因子女上学等原因再次返贫的情况普遍。

  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这块“硬骨头”必须坚决啃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系列政策措施,可以在贫困地区培育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带动经济增长。

   多措并举促“造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也积累了产能过剩等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已经饱和,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低效重复建设,而在广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则严重不足。

  刘永富表示,余下的贫困人口居住地普遍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条件都比较差,交通闭塞,教育、卫生、医疗服务都跟不上。让这些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不仅要“输血”,更要建立长效“造血”机制。

  以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吕梁山区等为例,水利部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地区年人均供水量不足20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供水量469立方米的水平,遇到干旱年份供水问题更为突出。为此,水利部制定了《“十三五”全国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决定重点在西南地区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及秦巴山区等水能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地区,实施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力争新增水电装机200万千瓦,帮扶规划区内1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00万户贫困农民增加收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在贫困地区公路建设方面累计投入了超过7000亿元车购税资金,支持建设了7.5万多公里国省道和44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截至2016年底,88.4%贫困县县城修通了二级及以上公路,97.95%乡镇和93.10%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全国94%建制村通邮。交通扶贫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路网结构,支撑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西藏山南市乃东区盛产优质黑青稞。这种青稞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往由于交通不便,每斤售价只有1.7元。如今,公路修进了大山里,乃东黑青稞远销深圳,每斤批发价升至7元。西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曾佑志告诉记者,为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西藏“十三五”时期规划投资3062.8亿元,面向重点贫困乡村,加快推进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十项提升”工程,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精准扶贫稳步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大家绞尽脑汁,帮助残疾人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谈及为何要创办山南民族藏帖尔手工业残疾人福利有限公司,乃东区扶贫办副主任郝磊如此解释。

  “我们不断创新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已建立起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如今,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刘永富表示。目前,全国累计派出43.5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派出277.8万名干部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积极帮助群众,推动扶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以西藏为例,全区筛选出白朗县蔬菜、南木林县人工种草等“十大优秀”扶贫产业。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已累计开工建设产业扶贫项目1030个,20多万贫困群众受益,直接带动脱贫5.12万人。

  目前,中办、国办出台了13个配套文件,各部门出台了20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了“1+N”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涉及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土地支持政策、资产收益扶贫等,很多“老大难”问题都制定有针对性措施。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已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国务院扶贫办已制定重要举措101条,分解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中央国家机关76个有关部门任务分工。

  前不久,继井冈山市、兰考县率先脱贫后,又有26个贫困县摘帽,这是确定贫困县以来,我国贫困县首次实现总量减少。相信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

汪洋:凝心聚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原标题:    汪洋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News.Cntv.Cn
贵州新增2.5万名生态护林员助推脱贫攻坚
  为进一步扩大选聘生态护林员带动脱贫攻坚成效,贵州将新增2.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