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引发舆论热议

12.03.2015  13:41

清华新闻学院培养“知华派”助力对外传播

  纪录片《超级中国》是日前韩国KBS电视台推出的新年特别节目。该片一经播出就在韩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收视率超过10%(同类节目的收视率在3%左右),迅速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不仅在韩国,该片在中国网民中也被热传热议,《纽约时报》、CNN、BBC等西方主流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有别于BBC、CNN等西方媒体拍摄的同类题材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不是聚焦于中国最贫苦、阴暗、另类的一面,而是从人口、经济、资源、军事外交、文化软实力和政治等方面,对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世界的影响做了全面而客观的报道,从不同角度挖掘了“中国崛起”的深层次原因。

  该片三位首席编导之一的朴晋范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在该院开办的中国内地首家全英文教学、招收国际学生的新闻学学位项目——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Global Business Journalism,简称GBJ )中学习,在清华园度过了两年时光。他在接受多家中外媒体的访问中,均提及在清华新闻学院求学经历对他所产生的影响。

国际化办学开创新思路,国际评估专家认为“学院应该引以为傲”

  建院12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立足中国国情的同时,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获得了国内外新闻业界和教育界同行的肯定。目前,该院有长期国际留学和工作背景的师资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本科四年全程有不间断的英语专业课程;学院先后开出近30门双语和英语课,留学生占全院学生的比例始终保持在四分之一左右。其中2007年开办、发展至今获得良好国际声誉的全球财经新闻英文硕士项目,是学院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中的一个亮点。

  在2010年12月启动的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评估工作中,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的七位新闻传播学科领域国际知名权威专家应邀担任本次评估工作专家组成员重点考察了该项目并给予高度评价。普利策奖评委会前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评估专家组长西摩•托平说:“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责任感对我触动很大,学院的国际办学战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应该是学院引以为傲的地方。”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以财经新闻为切入点,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中外师生在跨文化的环境中共同研讨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采用课堂教学、课外研讨、参观考察、媒体实习等多种形式让留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亲身体会到中国发展道路给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祉,纠正他们以前对中国的各种片面认知。

  为该项目授课的学院全职教师均具有海外高校的博士学位,在全英文授课及跨文化沟通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具有丰富国际财经报道实践经验的知名学者和高级记者,其中包括《时代周刊》欧洲版前总编、路透社资深记者等。此外,项目还经常邀请财经企业界领袖人物前来演讲和交流。

  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和媒体的运营状况,学院还邀请了多名国内新闻传播专家担任项目特聘教授,其中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外文局、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外宣管理机构和媒体。他们通过开设讲座和与本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等多种形式深度参与项目教学的方式培养“知华派”。例如,资深外宣专家、中国日报前总编朱英璜先生作为项目特聘教授与我院教师共同指导留学生8名,每年都参与学生毕业作品和论文的评审工作,深受学生的爱戴。

持续耕耘成果初现,“知华派”海外公正报道中国

  创办8年来,该项目培养了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名留学生,他们通过在清华园两年的学习,不仅获得了新闻传播和财经报道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同时也通过“沉浸”式的亲身体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些“知华派”回到各自国家后,能够抛弃“有色眼镜”,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报道中国,获得所在国受众和国际舆论的关注。朴晋范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学生们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上发表关于中国的报道已经成为该项目取得初步成效的标志,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中国日报》、《环球时报》、CNN、《南华早报》等媒体发表的各类报道、评论、视频等已经超过40篇。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来自美国的Nick Compton与中国同学刘志华合写的关于中国政府部门和民间公益组织共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道,被《中国日报》和《南华早报》采用,并被20多家国外媒体和网站转载。Nick于2013年毕业,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现在任职于国家外文局的《中国非洲》杂志。来自印度的Himanshu Sethia(希曼舒)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多篇有关印度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中印关系的评论,也获得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除了在媒体工作外,很多毕业生也在各自国家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咨询和跨文化交流的相关工作。

供稿:新闻学院 编辑: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