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任:走到哪儿都是“老乡”

25.09.2014  18:06

作者:潘冬  来源:金陵晚报  时间:2013-12-17

  步行来到南京淮海路35号,你会发现,那里有一片与众不同的建筑,一连的白墙黑瓦,中间是一扇漆红的木门,在周围的热闹楼宇中,显得安静端庄。这就是杨仁山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杨仁山何许人也?他是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女士的祖父。

  1981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赵元任再次回国探亲。5月24日到达南京,他和家人访问了金陵刻经处,兴奋的女儿们异口同声地说:“到家了!到家了!”

会说33种汉语方言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担任翻译,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在途中,他向湖南人学习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当地人跑来和他称“老乡”。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社会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俊告诉记者,赵先生既懂哲学、数学、物理和逻辑,又精通英语、熟悉各地方言,正是翻译的不二人选。

  提到赵元任,不得不提他的语言天才。他会说33种汉语方言,并精通多国语言,是天才的语言学家。他不仅是中国的语言学家,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更是世界的语言学家,美国人称“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他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几乎每到一地,他都能很快学会当地的方言。15岁时,他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时,全校270名学生中,只有3名是地道的南京人,就从这三位南京同学那里,他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

  后来,他会说33种方言。有一次,他同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他居然能用8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赵元任熟悉汉语方言,常在国内被称为“老乡”,类似的情况在国外也同样发生。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很多人觉得学习语言是件不太容易的事,特别是很多门不同的语言,然而赵元任却不一样。他曾告诉女儿们,自己研究语言学只是为了“好玩儿”。

多次拒当大学校长

  赵元任回国后,在清华大学教授多门课程。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然而,这样一位大师却终生在逃避“当官”。

  王俊感慨地说:“民国的很多学者都是真心务学的,能拒绝各种的诱惑,特别是权力的诱惑。有很多当官的机会摆在面前,但他们总是一拒再拒,甚至出现逃官的现象,赵元任就是一例,他曾经数次拒绝担任大学校长。”

  1946年夏,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发电报催赵元任从美国回国,出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赵元任回电:“干不了。谢谢!”王俊介绍,赵元任先生至少有五次拒绝当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这些当时名校的校长,“他是个纯粹的学者,安身立命之所是学问,而不是官职。他深知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校长,也害怕繁杂的行政事务”。

  1945年,抗战胜利,身在美国的赵元任一家,从广播中听到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的消息,欣喜若狂。他们开始做回国的准备。次年8月,赵元任二女儿新那和女婿培云启程回国。临别前,赵元任夫妇嘱咐女儿:“我们明年就回来,等我们”。

  当时中央大学迁回南京,想聘请赵元任先生回国任教,赵先生马上答应了,还辞掉了哈佛的教职,但是,朱家骅打电报,让他无论如何要担任中央大学的校长,这个请求把赵先生吓着了,他一再推辞无效,就不敢回国了。

  后来在赵夫人的提议下,他决定再在美国呆一年,等到中央大学校长确定之后再回去。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逃官事件。一时不回国,他便接受了加州大学的聘请暂时去加州。在回国途中“路过”加州,怎料到竟路过了30余年,成了他一生居住最长的地方。

做了南京的女婿

  和那一代出国求学的年轻人一样,赵元任是个有新观念的新式人物。要配上他,非得同样的人不可。王俊认为,赵夫人杨步伟女士正是和他“般配”那个人,因为他俩“同样留学回来,观念接近,而且门当户对”。

  赵元任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杨步伟出生于南京望族,她的祖父是中国佛教协会创始人杨仁山,金陵刻经处正是他创办的。

  1920年8月的一天,赵元任在南京一个朋友家的饭桌上认识了两位女医生。一个叫李贯中,另一个叫杨步伟,她们俩在绒线胡同合开了一家“森仁医院”。此后,他几乎每两天去森仁医院一次。后来赵元任从清华搬进城内,和他的两位女医生朋友见面的机会更多。于是赵、杨很快便进入热恋。

  1921年,32岁的杨步伟与赵元任结婚。新人物有新想法,二人选择了“简洁的现代方式”,先到中山公园当年定情的地方照张相,再向有关亲友发了一份通知书,声明概不收礼。下午一个电话把胡适和朱征请到家中,然后杨步伟亲自掌勺,做了四碟四碗家常菜。掏出一张自己写的结婚证书,请他们俩做证人、签字。为了合法化,贴了四角钱印花税。

  第二天,北京《晨报》以特号大字标题《新人物的新式结婚》。婚后,杨步伟舍弃了自己担任的医院院长和妇科主任职务,当起了相夫教子的贤妻。二人和睦相处,一对恩爱伴侣相携走过60多年。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