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新疆林果开辟农民致富新路

12.10.2015  09:30

  秋收时节,看着一辆辆驶进自己果园的小轿车,说着一口流利维吾尔语的甘肃籍老乡陈广玉喜形于色。
  陈广玉是新疆托克逊县吉格代村二小队(三间房)土生土长的农民,这次他带着自家产的香梨参加“第三届新疆(托克逊)拌面文化旅游节”,在销售过程中有游客咨询能否自己去他果园采摘,他当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答应了游客,谁知当天去果园的游客就采摘了200多公斤的香梨。
  “真没想到还可以这样卖香梨,下一步我要搞好果园的基础设施,建一个停车场,修好上下水,专门搞一个采摘园。”数着当天的收入,陈广玉对自己的果园已经有了一个长远规划。
  新疆种植瓜果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气候优势,果品品质优良,是享誉世界的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截至2014年,新疆特色林果产品产值已达到了450亿元人民币,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20%左右,一些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县市,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50%。
  记者从新疆林业厅获悉,新疆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的特色林果逐步向基地化、产业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截至2014年,新疆林果总面积达2200万亩,其中,优质林果基地面积1600多万亩,以红枣、核桃、杏、葡萄、香梨、苹果、巴旦木等为主的12个主栽树种超过13亿株。
  “要致富,种果树”。这是托克逊县伊拉湖乡农民包勇经常说的一句话。
  包勇曾经是当地的种棉大户,靠着种植棉花,他把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到了大学,送到了大城市,但自从看到内地很多人靠种果树发家致富快后,他将自家的8亩棉花地种上了红枣。
  “虽然红枣要等6年才能到丰产期,但种一亩红枣的收入是棉花的3倍多,所以等待还是值得的。”包勇说。
  他给记者细细算了一笔账,种一亩棉花不仅每天都要到地里辛苦劳作,一年的收入才14000元左右,碰到灾年还可能颗粒无收,但红枣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0万元以上,而且还可以空出多余时间外出务工。
  现在包勇的红枣已经开始大量挂果,他最希望的就是政府能投资在当地建一个烘干房,希望他的红枣通过烘干房快速加工成干枣,收入再来一个翻翻。
  目前,新疆已在大力发展果品贮藏保鲜与深加工。截至2014年底,全新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380家,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800家,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突破300万吨。
  随后新疆启动了特色林果产品市场开拓“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春建立了6个一级营销平台,辐射带动了内地的各级市场,截至2014年,新疆以林果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企业,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起了1000多家新疆农产品专卖、代理、加盟店。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新疆各地还涌现了一大批林果业的经纪人、带头人。现在时髦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在边远的新疆大地发展起来。以新疆“大唐丝路”、淘宝网新疆馆为代表的特色林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建立,影响力不断增强,新疆特色林果产品通过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进一步走向国内外市场。(记者  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