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呵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04.01.2017  14:03
呵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贵州大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走绿色发展新路

  12月19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授予江口县碳汇城市称号,江口是全国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江口能获此殊荣,与其长期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坚定走绿色发展新路分不开。仅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中,江口营造林1.25万公顷,新增有林地1.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接近70%,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比例达100%。
  江口的实践,是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筑牢两江生态屏障的生动表达。
  贵州大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走绿色发展新路,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群众住在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顾大局筑牢两江屏障
  “巡山护林几十年,不知得罪过多少亲戚朋友,但看到昔日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受过再多的委屈也觉得值。”12月26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高石坎林场,护林员罗运仙退休不退职,照旧踏上巡山路。
  40年来,该场6名护林员坚守林场,以场为家,开荒种树,连绵山坡变成1.2万亩林海。
  一个个护林员的坚守体现的正是贵州牢守生态底线,加快建设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担当。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位置十分重要。自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在国家支持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使贵州森林覆盖率以一年一个以上百分点递增,目前已超过50%,基本建成两江上游绿色屏障。正是因为特殊的生态地理位置和生态建设成就,今年,国家发改委先后把贵州紫云、习水、雷山、印江等25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这25个县(市)虽然全部为国家级贫困县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县,经济实力较弱,但均顾大局牢守生态底线,坚持走绿色发展新路,大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11月15日,总投资25亿元、占地140亩的习水县城北部片区林旅一体化项目破土动工,正式启动九龙山、箐山、天鹅3个森林公园和东风湖湿地公园连片保护开发。
  荔波县佳荣镇大土村户均拥有200亩森林,但为了将生态建设坚持到底,苗族同胞自发树碑立下“三个一斤”村规民约:村民擅自砍伐林木等违法乱纪行为,须给全村每家一斤米、一斤肉、一斤酒,让破坏生态的人既蚀钱财,更丢“面子”。
  为了加快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紫云等25个县已制定或正制定产业负面清单,涉及农林牧渔、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等4大门类15个产业;限制煤炭开采、黑色金属矿采等11个产业,禁止非金属矿采选、造纸及纸制品等破坏环境的产业。
   走新路坚守两条底线
  12月24日,习水县土城镇水狮坝村,一栋栋蓝白相间的黔北民居,在青山绿水环抱下更添几许鲜亮与灵气。
  三年前的水狮河,天干一条烂泥沟,涨水一湾浑黄汤。近年来,习水县引资综合治理水狮河,已把水狮坝村完全融入土城旅游圈,使土城旅游实现红绿交响,成为重庆人都市休闲度假的小花园。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省林业厅厅长金小麒说,贵州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同时,积极开发绿色产业,逐步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雷山县城往西12公里,就进入茶园面积超2万亩的望丰乡,一栋栋别致小洋楼掩映在茶山中,乡村路上,小轿车、摩托车川流不息。
  望丰乡曾经依靠3家冶炼厂支撑起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在接连关停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后,以茶产业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重新崛起。今年全乡产干茶超64吨,5年间年均增长73.54%,茶叶综合收入达4000万元,再次占据全县财政收入重要一席。
  “贵州的优势在生态,完全可以借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契机,走出一条更宽更广的绿色发展新路。”省发改委总规划师张美钧说,贵州在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方面已有很多实践,并取得骄人业绩。
  紫云自治县限制河流网箱养鱼,先后关停五峰水泥等8家高污染企业,投入3000万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着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赤水市通过持续退耕还林(竹),每年少向长江排放400多万吨泥沙,正紧紧围绕山上竹、石上草、林下鸡等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加紧制定重环境保护、轻资源开发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贵州正加强监督考核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积极引导各县重点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农业,探索多渠道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等领域,让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走得稳、落得实、出成效。(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