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购到“召回车” 不是想退就退

03.11.2014  18:52
  汽车召回是指投放市场的汽车,发现由于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法律规定或标准要求,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由厂家进行召回。那么如果买到了召回车,是不是可以主张退货呢?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这样一起案件。

  王先生起诉称,其到4S店购买长安翼虎牌小汽车一辆。事后,王先生发现4S店在销售汽车的过程中对其存在欺骗行为。王先生在购车前已了解到翼虎牌汽车存在安全隐患,且国家质检总局已经公布,生产厂商召回其2012年9月21日至2013年11月13日期间生产的翼虎汽车8万余辆。购车当日,王先生亦向4S店明确表示要购买2013年12月以后生产的车辆,但4S店通知王先生前去提车,王先生才发现该车的生产日期为2013年10月。因时间紧,更是熟人介绍,王先生将车提回。王先生认为4S店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明知其销售的汽车有缺陷,存在安全隐患,却以次充好,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销售国家命令禁止销售的商品,恶意欺骗,构成欺诈。故王先生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签订的《汽车购销合同》,4S店双倍返还王先生购车款480 600元。

   4S店辩称其不存在欺诈行为。王先生提车当日4S店的销售人员已经告知其该车属于召回范围,王先生称可以接受,未提出异议。王先生多次称其在购车时告知过4S店要购买2013年12月以后的车辆,所以王先生当时是清楚召回车辆的范围的。国家质检总局的召回公告上明确写了召回车辆的日期范围,但并未明确区分车型,所以不会存在王先生对召回车辆的车型混淆或理解上的偏差。王先生所诉的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等并非4S店所收取,故不应由4S店返还。

   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焦点为百旺长福公司是否存在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故意欺罔他人,使其陷于错误判断,并基于错误判断而为的意思表示之行为。构成欺诈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陈述存有虚假,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二是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即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三是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判断;四是被欺诈人基于错误判断而为的意思表示。百旺长福公司是否具有欺诈行为应依据上述条件予以判断。本案中,根据双方提交的录音证据材料可知,王先生在2014年1月23日将涉案车辆提走之前,4S店已告知其该车属于召回范围内的汽车,且王先生对此亦知晓,并将该车提走。故王先生主张4S店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解除合同双倍返还车价款的上诉请求不能成立,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法官提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本条例所称召回,是指汽车产品生产者对其已售出的汽车产品采取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动。”依据该规定,并非所售出的召回范围内的汽车均应以解除销售合同、收回汽车的方式进行处理。本案中的涉案车辆可经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免费更换左右前转向节总成而继续使用,故王先生主张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缺乏法律依据,法院对此不予支持。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