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7春”在人民大学举行

27.03.2017  16:30

3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的“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17春”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普惠金融发展与信用体系建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教授、世界银行金融与市场局原首席金融专家王君参加会议并主讲。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财政部金融司副司长胡学好,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支行行长郭建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室主任曲凤杰,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李振华,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杨子林,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关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法学院副院长杨东,以及IMI副所长宋科、特约研究员王佐罡等来自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层管理者、金融理论与实业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参与研讨。会议由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主持。

在开场致辞中,赵锡军副院长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学科设置、科研实力等基本情况,谈到了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的历史沿革与初衷,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在场嘉宾能够在货币金融圆桌会议上发表更多的真知灼见。

王忠民副理事长在主旨演讲中谈到了社会信用恶劣环境和信用混乱现象之根本在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信用资本化的缺失,信用不能量化到每一个市场主体。这也导致了积累信用并不能给人带来利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负信用行为进行套利,造成了当前信用体系的扭曲。他认为,信用是一种私人产品,而负信用是一种公共产品,所以征信工作应该针对于每一个自然人、法人、政府的负信用行为,对其加以防范,促进全社会的信用价值最大化,让负信用行为无处躲藏。

陈龙教授以“中国征信市场发展道路的探讨”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提到,支付宝是为了在交易过程中解决信用缺失问题而创设的。他通过蚂蚁金服的案例详细讨论了信用和商业文明、经济进步、社会治理机制建立的关系。针对目前信用市场覆盖率较低,结构不平衡,数据来源单一,征信供给不足等四点问题,他提出了关于如何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的基础设施作用、信息采集是否需要多维度、如何平衡征信机构的有效性与独立性、如何平衡行业发展与个人隐私、征信牌照制管理、征信行业发展健康度评判机制等我国信用市场发展的六个要点。

王君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普惠金融并不只是提供优惠的融资条件,而是发展一种商业可持续的微型金融形态。如果以高收入人群和城市中心区为零点,以个人收入和其与城中心的距离为横纵轴建立坐标系,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向外扩展的边界即为商业可持续边界,在边界范围内任何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或者农村贷款都是有利可图的,无需政府采取激励手段。他认为,对信用体系的建立应该权衡效率溢出与成本,注意平衡征信行业发展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关系。

在圆桌讨论阶段,杨东副院长认为,人格权和财产权高度融合使得数据的多维度采集是必须的;陈卫东所长提到,金融首先要支持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也应该是普惠金融在“”和“”两个维度上发展的最重要的立足点;郭田勇主任指出,扶贫金融和普惠金融是不同的概念,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方式把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大,利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双重驱动,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广度与深度;胡学好副司长提出,普惠金融的定位是补足现有金融体系的短板,是政府支持下的可持续性商业金融;郭建伟行长从小康社会的角度切入,说明了财政的“撬动”作用大大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新技术可以帮助普惠金融在落后地区推广;关伟教授谈到了普惠金融在四川地区的实践经验和信用管理学科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简称“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鉴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