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砥砺前行:陆光明教授谈我校农业气象教育与学科发展

20.05.2019  17:19

本网讯 5月15日15时,资源与环境学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学科发展”系列讲座在资环楼4区109报告厅召开。此次讲座邀请学院农业气象系资深教授陆光明老师作题为《浅谈我校农业气象教育与学科发展》的专题讲座。  

据悉,为了庆祝伟大祖国七十华诞,资源与环境学院启动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学科发展”系列讲座,旨在追溯学科建立初衷,回顾学科发展历程,传承学科文化,激励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图强,建设一流。

陆光明教授1956年9月进入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学习,学成后留校任教,先后任教研组主任、校科研处长、系主任以及资环学院院长。工作期间,曾任农学会农气委员会和林学会林业气象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气象学会常务理事。陆光明教授曾参加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农业气象科学研究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陆光明教授首先带领大家一起重温了早期农业气象学习与劳动并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带领大家回顾了那个动荡时代求学与创业的艰难与不易。他从农业气象系创立的1956年起至今,回顾了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的发展历程。他将农业气象系发展历程分为了探索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末)、稳步发展阶段(70年代初——20世纪末)、深化发展阶段(21世纪初——现在)。在探索阶段,农业气象系的前辈们制定了第一个全国农业气象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探索专业课教学方法,农业气象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率先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农业气象人才。进入到稳步发展阶段以后,农业气象系开始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扩大参加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力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编写更为专业的农业气象学学术著作。这个阶段农业气象学科体系日趋完善,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后,农业气象学科进入深化发展阶段。总结农业气象学科的发展,陆光明教授感悟深刻。他认为,学科发展始终要把握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学科本身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他希望大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农业气象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我校农业生物学科优势,不断完善、深化农业气象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体系,把农业气象专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专业。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84岁的陆光明教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洪亮的声音坚持站着为大家作报告。他的讲述时而幽默,时而严肃,赢得了阵阵的欢笑和掌声,同时也深深触动了在场师生的心灵深处。教师们既为老一辈农业气象前辈开创农业气象系的艰辛和付出感到敬佩和骄傲,也为老前辈对未来学科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期望而感到身受重托。大家都表示,一定要继承前辈们心系农气、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将农业气象学科发展壮大。在座的研究生们也深受触动,表示一定要更加认真地学习农业气象知识,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将来成为农业气象学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学院党委书记潘志华主持报告会,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秘书长刘步春研究员、学院老教授曹一平、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华杰、副院长侯玉峰,农业气象系系主任潘学标及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同学参加了报告会。(资环学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