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超教授课题组在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07.04.2017  08:10

本网讯 日前,我校理学院郭红超教授课题组在路易斯碱催化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手性路易斯碱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的不对称全碳[3+3]环加成反应,为构建手性环己烯类化合物提供了简洁、高效的合成方法。相应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

近年来,路易斯碱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的环加成反应已成为合成碳环、杂环化合物的高效工具,多种环加成反应相继被报道,但是不对称全碳[3+3]环加成反应一直未被实现。在之前的工作中,郭红超课题组首次实现了手性路易斯碱催化的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与C,N-环状偶氮次甲基亚胺的不对称[3+3]环加成反应,得到了含杂原子的哒嗪类环状化合物。基于此研究,该组根据反应机理进行合理设计,成功实现了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参与的不对称全碳[3+3]环加成反应,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该反应以商品化的氢化奎宁为催化剂,以Morita-Baylis-Hillman碳酸酯和芳亚甲基吡唑啉酮为底物,在温和反应条件下,能以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和高非对映选择性得到螺环己烯类化合物。该项工作进一步拓展了路易斯碱催化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的范围,所合成的系列化合物有望在生物活性研究工作中得到应用。

郭红超教授课题组以新农药创制为导向,一直致力于金属及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催化的环加成及环化反应的研究,目前已发展了多个新型高效的环加成反应,特别是成功实现了多个原位生成的两性离子对偶极子的环加成反应(J. Am. Chem. Soc. 2011, 133, 13337–13348; Adv. Synth. Catal. 2012, 354, 1023–1034;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2641–12645; J. Am. Chem. Soc. 2014, 136, 2625–2629; Org. Lett. 2015, 17, 26–29; Org. Lett. 2015, 17, 4220−4223; J. Am. Chem. Soc. 2015, 137, 4316–4319; Org. Lett. 2016, 18, 5644−5647; Adv. Synth. Catal. 2016, 358, 1880−1885)。

这项最新工作是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文军和大三本科生孙伟主要完成的,项目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