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顺利结项

13.11.2015  11:19

      近日,教育部社科司下达通知,由我校曹志耘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已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项。

      专家鉴定意见指出:“方言文化”的调查与保存是对语言文化进行调查、保存的工作,以科学手段收集、保存和展示方言文化资料的多介质、多媒体资料库系统,具有突出的前沿性特点。本项目在调查过程中同时运用方言学、人类学的方法,在保证调查记录科学性的同时,深入挖掘与方言有关的文化现象,大大拓展了方言学的研究领域,也给人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成果用“典藏”的方式保存中国传统的方言文化实态资料,能够达到实态保存、永久使用的目的,不仅具有填补空白的重大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成果将对政府、学术界、社会大众产生重要影响,其示范效应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旅游业、语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积极作用。
      随着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急剧衰亡,方言文化、语言文化的抢救保护已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术界和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形势下,“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列入2011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经投标竞争,最终确认由我校曹志耘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工作。该项目研究目标是:按照统一规划,采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调查收集实态的中国方言文化资料,经整理、加工,建设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编写出版中国方言文化典藏系列图册,为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方言文化而努力。其主要成果包括:
1.《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曹志耘主编,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该书是我国方言文化方面的第一个工作规范体系和第一份调查表,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2.《中国方言文化典藏》(EP同步)。该成果为分地系列图册,一点一本,以方言文化为主要内容,所有方言材料和图片均为田野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材料,重视原创性和抢救性保存。图册以调查条目为纲,收录方言文化图片及其方言名称(汉字)、读音(音标)、解说,以图带文,一图一文,图文并茂。图册里每个条目后附二维码,阅读时可用移动设备扫码并在线访问该图所对应调查条目的方言说法录音和发音视频(有的条目还可包括方言文化视频),可读性强。该成果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预计在2016年将推出第一辑共计10本方言文化图册。
3.“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网址:http://www.chinalanguages.org/fm.aspx)。到目前为止,该资料库已收入苏州、绩溪、潮州、怀集、澳门、永丰、衡山、宁远、北京、寿县、濉溪、藤县等12个地点的方言文化资料,形式包括文字、音标、录音、视频、图片。今后“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还将放开在线采录和资料上传功能,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力争打造一个内容丰富、功能完备、开放互惠的方言文化资源在线交互平台。
      “中国方言文化典藏”是我校获得的第一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迄今已设立了39个调查点,包括35个汉语方言点以及青海循化撒拉语,贵州三都苗语,海南乐东黎语,广东怀集标话等4个少数民族语言点,今后将依托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后续调查研究工作。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从2003年开始启动,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采取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标的方式。近几年来,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以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以及学科基础性重大问题为方向,以一流学术团队为依托,集中力量推出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成为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力的显著标志,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