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三点半”不应局限在校园

07.03.2018  02:34

  在今年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首位亮相,并就“课后三点半”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来自教育界的委员们在今年的“两会”上,同样带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欢看来,解决好“三点半”难题,正是破解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关键一环。王欢表示,下午三点半,家长没办法这个时间回家陪孩子;而国家规定,学生一天在学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半小时。因此,放学后,不少家长只好选择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孩子负担。

  王欢期待国家相关部门能联合出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支持政策。比如,让公立学校的教师能名正言顺地拿到补贴,能心甘情愿、有积极性地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留在学校看孩子;出台相应的规范和质量监控标准,为公办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参考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表示,解决孩子“课后三点半”难题,应该以不增加在校老师负担作为前提。刘林经过调研后发现,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解决“三点半”问题,要为家长减负,为学生减负,但也要注意不要给教师加压增负。他建议,应该把三点半以后的教育与正常课堂分开,不应该使其成为课内教学的简单延伸;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单独师资或者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进行,“不应该使其成为现有教师的额外负担”。

  刘林认为,“课后三点半”的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里,而是应该走出校园,有更多的探索。这就需要在家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安全问题做好合理约定。“可以通过地方立法来探索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校也可以放开手脚;否则的话,安全的‘紧箍咒’套在脑袋上,学校只能将这一时段的教育局限在了教室内。

  此外,刘林建议,“三点半”教育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在教育资源提供上,刘林建议应该发挥政府所办校外教育服务机构的作用,让其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质。同时因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因生源不足而面临转型的新形势,“三点半”教育还应把闲置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将其改造为“职普融合”型校外教育机构,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美育、体育等,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新方向。(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牛伟坤) 【编辑:刘文曦】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时间"领跑"全球 课外班屡禁不止
原标题:   与中国“新四大发明”一同被写入News.Cnt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