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举行赠书仪式及读书交流活动

25.04.2015  02:34

  本网讯  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当天下午,图书馆为安玉发、郑培爱两位老师赠书举行仪式,并组织了读书交流活动。

  在图书馆东馆举行的赠书仪式上,经管学院教授安玉发将两部新著捐赠学校,《中国农大校报》副编审郑培爱则捐赠她根据经历写成的文化随笔《走过》。在此之前,两位老师多次将自己的研究著述或作品赠送学校图书馆。

  主持仪式的王鲁燕老师介绍,像他们这样,近年越来越多师生、校友向学校捐赠图书,2014年图书馆受赠图书达到8700多册。这些捐赠丰富了学校的藏书,而捐赠本身也蕴涵对学校的情怀。在今年读书日举行这样的活动,倡导让书香溢满校园,让读书陪伴成长。

  在赠书仪式上,安玉发老师说到他在研究中从图书馆受益的经历,并以读书的名谚勉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郑培爱老师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提到“听故事和读书”对于自己的影响,正是从《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燕》这些书中明白人应该怎样活着、追求怎样的人生。她说,“善于读书会让人生变得与众不同。”

  他们的同龄人、图书馆馆长何秀荣对两位老师的赠书表示感谢。他同时也分析,现在真正能完整地读完一本书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对于历史的认知来源于电视,可电视的内容远不如书籍丰富和深刻,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才能让人真正解历史,读书也能使人内心宁静”。

  围绕《走过》这本书,老师和同学们参加读书日活动交流。张远帆老师从“细腻、感恩、坚持”这三个点与大家交流了自己阅读收获,他评价: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教材,是一本适于教育子女的书籍,是一本能给自己工作以启迪的书。于哲老师更是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有名师开悟”来表达对郑老师的感谢之情。经管学院会计班的的一位同学则表示自己从书中读出了作者的亲情、爱情,并深受感动。年过八旬的徐竹影老人,吴宝利老师、以及一些学院的学生也都与在场师生交流了自己阅读《走过》感受。郑培爱老师与大家交流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与人生感悟。

  活动在到场同学与郑培爱老师的交流互动中结束。到场同学表示,这次交流活动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