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建的大科学装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通过教育部工艺性能专项验收

02.04.2022  15:44

2022年4月1日,教育部科技司在京组织召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MSAF”工艺性能专项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清华大学聂建国院士、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刘正东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云鹏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院士、同济大学朱合华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华教授、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五所宋铁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姜晓明研究员、清华大学魏亚教授等13位专家组成。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张国辉出席,项目建设管委会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孙冬柏,副主任、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总工程师、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卫冬,来自中科院金属所等项目共建参建代表单位代表副指挥、首席科学家韩恩厚,副指挥、总工艺师童小燕,管委会副主任、副指挥郭斌,项目建设指挥部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部科技司杨文辉主持。因防疫原因,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方式进行。

杨仁树致欢迎辞

杨文辉介绍了验收专家组成员、与会人员和本次验收会的背景。杨仁树代表项目建设单位致辞,对教育部领导和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教育部和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的关心、指导与支持,以及项目共建、参加单位的通力合作与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张国辉讲话

张国辉代表教育部讲话。张国辉表示,教育部党组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项目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的第一个完整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北京科技大学作为项目建设法人单位,砥砺奋进,积极探索高校牵头承建大科学装置的做法与机制,对全国高校后续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发挥了重要的“探路者”作用,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次工艺性能专项验收会的召开,标志着项目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即将开启新的历史征程。在这个关键时期,学校要认真领会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和5月28日在中国科协年会和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高校科技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充分汇聚各方面的创新要素,有效发挥各类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创新引领重任,在建立新的机制、坚持高标准、推动融通创新三个方面做出更大成绩,以实际行动来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干勇主持验收

会议推选干勇为验收专家组组长,主持本次工艺性能验收。验收专家组首先认真观看了项目建设及试运行成果视频。

张卫冬作建设工作报告

孙冬柏作工艺技术报告

随后,项目建设总指挥张卫冬做了项目建设工作报告,对项目的建设情况及试运行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项目首席科学家孙冬柏作了工艺技术报告,对项目的工艺性能与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深入阐述;八个子项目工艺测试责任专家分别就各子项目已完成的工艺测试验收情况进行了介绍汇报。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各项汇报,细致地进行了资料查阅、讨论和质询。经验收专家组认真审议和讨论,一致认为:“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已完成了全部建设内容,各项总体指标的工艺测试结果全部达到、部分优于验收指标,设施试运行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关键试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工艺性能专项验收。

会议现场

干勇代表验收专家组、张国辉代表教育部向学校及共建、参建单位表示祝贺。各位专家均表示对该项目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并分别就如何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国际领先优势、在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合影留念

项目共建、参建单位代表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大家表示将认真领会验收专家组和教育部与会领导的意见建议,继续秉承“团结务实、科学管理、专家决策、集智创新”的理念,精诚合作,在积极推进项目整体验收工作的同时,紧紧围绕发挥好大科学装置作用、建设好国家科学中心、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继续奋斗。

据悉,“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 (以下简称MSAF)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建设的1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2007年2月14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立项(发改高技[2007]348号)。MSAF由我校作为法人单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建设。作为首个直接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大科学装置,该项目也是首个由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完整承建的大科学装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

重大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保障,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原油战略储备库、长距离跨国输油管线、高硫油气田开发和储运、大规模核电站、超临界火电机组、高速铁路项目等一大批重大战略工程相继立项、建设和运行。重大工程中的新建及拟建工程设施呈现出“结构尺寸超大”“材料性能超强”“服役环境极端化、多因素耦合化”和“多种失效形式共存、交互影响”等新特点,给保障工程材料和工业装备的安全服役带来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核电站泄漏、大型建筑倒塌等恶性事故频频发生。重大工程中存在着的重大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并威胁到了公共安全。重大工程材料和大型工业装备的服役安全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开展我国工程材料服役安全问题和风险评估研究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SAF面向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围绕典型工程材料、典型服役环境、共性失效形式和关键的失效问题,通过自主设计和集成创新,建设可近似模拟服役环境、可有效再现失效过程的装置群,构建可进行安全评价的公共性、通用性、开放共享的大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试验设施。MSAF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八套装置:

1.多相流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2.高温高压水汽结构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3.极端/多因素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4.自然大气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5.特殊地域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6.力学-化学多场耦合环境结构材料试验装置

7.工程结构材料损伤仿真试验系统

8.开放共享配套设施

项目建设指挥部一直秉承“团结务实、科学管理、专家决策、集智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的科学试验装置” 的理念,先后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已建成八套世界一流的材料服役安全科学试验装置群并实现开放共享,其中5套装置先后在工艺测试验收和国际评估中获得“国际领先”评价。截至目前已为中石油、国电投、中国中车、中国重燃、冬奥主火炬、主场馆、鞍钢、中国钢研集团、清华大学等60多家企业及科研用户提供重大工程设施与装备的关键材料与部件的测试评价服务。

(摄影:王占奎)

(责编:付云笛、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