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交会论坛聚焦“一带一路”下的文化贸易新格局

02.06.2016  04:20

  中新北京网5月31日电 (记者 尹力)作为京交会的重要板块之一,第十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于31日在京举办。多位政府官员及专家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文化贸易新格局的有效路径,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论坛上,多家公司达成签约合作意向11项,总签约额度为31.03亿元,创历届最高。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周茂非表示,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有利于强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为开展双边和多边的战略合作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经贸条件。北京在构建以“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有推动文化贸易创新实践的国家级文化贸易服务平台,还有国家级的文化贸易研究智库。

  他提到,北京的文化贸易交易额已从2006年的12.65亿美元提高到2015年的30.28亿美元,年均增长10.2%。近年来,北京市文资办致力于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在融资方面,解决了企业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其中,在探索无形资产融资租赁方面,将企业的知识产权、游戏开发权、境外电视转播权等都考虑其中,为其提供了极大便利。

  同时,文资办也推动了多家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重组,推动北京特色文化资源转为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密切双边、多边交流合作,促进开拓市场。这些措施都能为北京在构建其对外文化贸易新格局中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据国家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邱丽新介绍,今年一季度,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取得“开门红”,在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的严峻形势下,文化贸易进出口出现逆势增长,其增长达到63.6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38.2亿元人民币。文化贸易出口占比从7%提高到23%,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增长迅速。

  邱丽新表示,尽管发展走势良好,中国文化企业市场竞争主题仍然较弱。官方未来还需培育文化扶持平台,大力发展文化互联网+服务模式;加快文化贸易的旗舰企业支持企业走出去参加境外一系列文化贸易展会;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及时更新对外文化贸易指南;创新文化“走出去”载体,积极推动中餐、中医药以及文化企业不断“走出去”,吸收国外的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提升文化贸易统计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广播影视发展较快,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正在策划实施中的“一带一路影视桥”工程就是立足于广播影视资源,加以引导丝绸之路重点国家的电影电视创作,以及合拍制作一些专题片等。

  她提到,“一带一路影视桥”实施两年多以来,已经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如制作了一批关于沿线国家的优秀节目,有的将在当地同步播出;探索了一系列合作模式如影视合拍、联合采访、频道落地、技术合作等;影视合作日渐深入也带动了“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贸易,影视及电视剧内容在海外销售都是以50%的速度在增长。

  马黎表示,未来影视桥还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同行之间的沟通合作,结合多元文化要素挖掘丝路国家共同感兴趣的题材,合制一些高质量的作品;在节目播出方面,开发频道项目,搭建可播出的长线平台;通过海外并购、销售版权、点播分成等方式拓展海外节目播出渠道。(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