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论坛 | 杨宁:传承农大精神 无愧强农兴农使命

11.09.2020  09:52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感谢学校安排我参加今天的庆祝第36个教师节会议,尤其在这里见证我的老师吴常信院士获得学校颁发的第一届“立德树人卓越成就奖”。作为吴先生培养的第一个博士,我感到特别激动和高兴。我代表吴先生培养的130多名弟子,热烈祝贺吴先生获得这个无比光荣的荣誉,也感谢先生长期以来对我,以及所有的同门的指导、培养和帮助。

今天对我也很特别,30年前我作为老师进入这个学校,像吴先生以及一代一代的农大人一样,我始终坚持着“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的不变追求。去年教师节的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回信也强调了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座有很多的新教师,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清楚农大的校训 “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 这句话的前半句出于何处。学校的官网有介绍,这是源自于屈原《离骚》中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300多年前的文者用的“”字,也就是“哀叹”的意思。从语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无助的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但在农大的校训里,我们把“”改为了“”, 使我们理解或者说挖掘了农大的魂,体现了学校从领导到师生员工积极向上的态度,进取的精神以及决胜的信心。

有人说我国的旧社会的确民不聊生,但解放以后经过7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现在还讲“民生之多艰”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其实几千年以来,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底子薄、人多,地少,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发展不平衡。我们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可能感觉已经很发达,但实际上国家有大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出北京一百多公里就有一个环京津的贫困带。我于1985年来到农大念研究生,那个时候全国有6.6亿农村的贫困人口,农村的贫困发生率是78.3%。经过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到2012年的时候,我国仍然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除此之外,“民生之多艰”不但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还体现在偏远乡村的医疗,教育、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上。在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七年的精准扶贫和四年多的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已经减到了去年年底的551万。

那是不是贫困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呢?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而我国制定的脱贫标准并不高。农民一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2300元,今年标准提到4000元。这离实现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国家战略里,我们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乡村振兴。

那么“民生之多艰“,如何解?作为广大的教师来讲,我们肯定要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像吴院士这样教书育人,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开展社会服务的工作。

首先, 要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和推广,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我国是世界养鸡大国,但在20多年前外国品种占了80%的市场。作为动物遗传育种专业人员,我们立志培养国家需要的品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培养了7个蛋鸡和肉鸡的品种。其中“农大3号”和“农大5号”节粮型鸡蛋非常能适应贫困地区的气侯特点和饲养条件,最近培育的“京粉6号”创造了国内的产蛋最高纪录。我们在一些特殊的资源里挖掘出了绿壳的基因,培育出了高产的绿壳蛋鸡。这些品种都成为扶贫中的主力品种,而且在我们的带动和技术支持下,我国蛋鸡产业现在已经摆脱了对进口品种的依赖。

其次, 以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开创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形式。 社会服务不是只有一种模式,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我们学校的张福锁院士等创建的“科技小院”很有特色;李小云教授等开创的河边村的模式,也形成了新的乡村振兴的方向。我作为蛋鸡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以精准扶贫、品种先导、技术集成和体系支撑为核心,开创养鸡产业扶贫新模式,从技术上保障扶贫计划等等一些重要的扶贫项目的顺利设施,解决了五万人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帮助河南固始县、安徽岳西县、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和西藏尼木县4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由于这样的工作成果,我们也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表彰。

最后, 要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培养知农爱农的青年科技人才。 我是吴先生的学生,学的不是很到位,但也在努力提升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我自己也培养了40多位博士。在今天的表彰里,我的学生中有2位获得了学校的优秀教师。我的学生袁丁伟是个90后,在我的鼓励和扶贫事业的感召下,他于2017年博士毕业以后毅然去到西藏工作,担任了德清源公司藏鸡研究院的院长。工作地点在海拔4000多米的尼木县,非常的辛苦。他在那里开展的藏鸡的保种和育种的工作,各方面都已步入正规,他本人现在已经到了中国农科院继续工作。看到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产业服务,为国家扶贫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作为老师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自豪。

解民生之多艰,尤其需要年轻一代接力传承。在座各位年轻老师刚参加工作,可能一时半会的还有点茫然。但只要你是有心人,有责任心,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从小处着手,也可以做出大文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在座的新生代年轻教师一定可以发挥出你们的创新能力和青春活力,在社会服务的广阔天地中贡献力量。

最后,祝大家教师节快乐!谢谢大家!(学生记者田韵乔根据现场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