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成立50周年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论坛举行

28.11.2014  18:37

11月27日,“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主题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成立50周年之际,论坛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艳国,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马绍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庄福龄、陈先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靳辉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原司长杨瑞森、奚广庆,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社长石太林,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教育处原公使衔参赞李忠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等在论坛上先后致辞。

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对马列所走过的光辉50年表示祝贺。他说,马列所的昨天是辉煌和贡献卓著的,马列所的今天是奋进而充满活力的,马列所的明天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马列所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与中国人民大学、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历经马列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呈现出新气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各方面成绩优异。

陈雨露校长指出,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学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巩固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学科在我校的传统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和相应职能部门及学院负责人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以推动形成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整体合力。

徐艳国副司长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长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精耕细作,推出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重要学术著作;马列所是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精准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教学、科研人才。希望马列所继续立足现实,深化研究,廓清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问题,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再发主流强音。

顾海良副主任回顾了与马列所结缘30年的经历,感谢“马列所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成就了我的发展”。他指出,50年来,马列所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个重要的二级学科;为学科的主要理论体系作了开创性研究,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硕果;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传播领域的重要领导干部和优秀骨干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坚持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创造更多优秀成果,培养中青年领军人才。

马绍孟教授指出,50年来,马列所始终发扬优良传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建设面临良好机遇,马列所要积极努力、锐意创新,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在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在实践前沿、理论前沿、学科前沿发挥引领作用。

庄福龄教授指出,长期以来,马列所全体成员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全身心地投入到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工作中,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今后,马列所要继承优秀传统、坚守学术本位,将优秀的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团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陈先达教授指出,50年来,马列所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以积极的姿态、建设性的态度,廓清理论界学术界的迷雾,探究中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今天,马列所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继续坚持良好的教风、学风、文风,下足功夫、做足研究,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

靳辉明教授指出,马列所的成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马列所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学科建设是基础,人才培养是关键,希望马列所进一步加强这两方面工作,集聚学术英才、凝练研究方向。

杨瑞森教授向马列所对自己的培养表示感谢,向长期坚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一线的马列所同仁致敬。他说,马列所是马克思主义基础教材编写的重镇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更加侧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研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滋养和贡献。

奚广庆教授表示,长期以来,马列所既注重理论研究又富于人文关怀,从马列所走出来的学者、学生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结下了难忘的友谊。希望马列所能够保持领先地位、开辟新的征程,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流机构和马克思主义学者交流的高端平台。

黄书元社长表示,人民出版社曾多次编辑出版马列所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学术专著,今后,出版社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马列所各项成果的出版传播,同时也希望马克思主义学者积极利用人民出版社搭建的中国理论网,推出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

石太林社长代表曾在马列所求学的学生发言说,马列所的教学科研工作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传承了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和脚踏实地、扎实研究的优良作风,为大家做好本职工作、提升理论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忠尚教授表示,理论研究是为国家计、为人民思考,是一项光荣的工作。希望马列所保持全球视野、深化基础研究,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纳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加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杰出人才。

梁树发教授回顾了马列所50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50年来,马列所为青年学者和学术中坚力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整体发展贡献了力量,为坚持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探索。今后,马列所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人民大学的发展建设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吴付来副书记对论坛举行表示祝贺,对马列所为学校改革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繁荣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上,马列所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要求,学校加强统筹规划,作出整体部署,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发展。希望马列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打造光明的未来。

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和《教学与研究》主编、马列所所长秦宣主持。围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这一主题,分论坛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哲学维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议题展开。

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哲学维度,与会学者认为,应当继承和发展人大马列所的优良学术传统,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整合经典原著、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三种研究范式,开辟发展史研究的新视野、新路径,增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性维度。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根本转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等重大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的现状与前瞻,与会学者认为,必须拓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的理论视野,尤其要关注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研究,并落脚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化”问题。与会学者深入分析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研究,并专题研讨了利润率下降规律、生产过程民主化与经济剩余分享、阶级分析视角中的全球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推进等重大问题。

关于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与会学者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的新常态。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依法治国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实现依法治国的路径与机制、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等重大问题。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共同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建立的,1964年6月由原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决定批准正式成立。1996年,马列所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合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