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华:做影响能源世界的中国学者

19.07.2017  23:22

【编者按】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政治等。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担任世界能源理事会理事,牛津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石油经专委常委,可再生专委会秘书长。目前共出版学术著作15本,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专业文章和评论100余篇,并担任数十项国家及省、部级和国际研究项目组长,发起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等,曾获国际能源研究奖。

做事,必须要有一份天真,或者说是一种情怀”。在许勤华的口中,她是一个天真得有些执拗的人。

199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她把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从事国际问题研究26年,她从一个摸索着走进学术大门的懵懂少女,到活跃在中国能源研究最前沿的中青年学者,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年轻的教授。从咫尺讲台,到国际舞台,她始终站在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平台上。她的成长既反映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化的历程,也折射着中外交流日益包容开放的大趋势。

求知 “十年磨一剑

1991年,许勤华21岁。这一年,她大学刚刚毕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涌动着一股市场经济初始躁动的热情,出国、进外企、下海赚钱,潮流般席卷而来。身处其中放弃了部委“金饭碗”的许勤华,怀着对象牙塔的渴望和对人民大学的向往,入校任教。苏联解体后,欧美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许勤华却选择了冷门,开始了以俄罗斯、中亚、中东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别和转型制度研究,这是她的求知大方向。

2013年1月,许勤华主译的《中亚文明史》第六卷正式出版。该书详尽描述了欧亚地区心脏地带的文明和政治变迁以及现代社会文化环境。同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起点与核心。此书可谓正逢其时、书尽其用。

这部由季羡林担任学术顾问,耗时三年共897页的大部头译著,涉及英语、俄语、突厥语、波斯语、蒙古语、希腊语等多种语言。书中许勤华写道“世界古代史和中古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徙所形成的,迁徙的范围从西部的里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欧亚地区绚丽多彩的文化历史深深地吸引着许勤华,使她坚信大中亚富裕的能源矿产资源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未来将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支撑意义,而政治经济的不可分割性又使得欧亚大陆也必将是撬动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所在。

基于长期对欧亚地区国家扎实的跟踪研究和理论素养的积淀,许勤华在跨界民族、国际恐怖主义、能源外交等欧亚地区国际热点问题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她频繁受邀在重要会议和媒体上发言。

她,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能源问题著名学者。

育人 桃李满天下

26年来,许勤华用专业的积淀、认真的态度和国际的视野,履行着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

对于方寸讲台,许勤华兢兢业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发布的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中,学生们给由许勤华主持开设的项目导向跨学科研究性全校试点课程——“国际能源、环境及气候概论”打了99.3的最高分。她也是最早开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中国能源问题研究”的老师。

对于学科建设和课程设计,许勤华也有独到的见解和颇具前瞻性的判断。她是我国高校中最早且唯一开设《东欧中亚政治与经济》课程的学者,并坚持了整整26年,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大部委和公司“走出去”培养了一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民族宗教文化、投资法规政策的储备人才。

由许勤华指导的本科和研究生中,外国留学生多达几十个,他们大都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许勤华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与专业经验倾囊相授,播下一颗颗即将萌芽的新种,培养出更多传递中国声音的年轻面孔。

她,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教书匠。

治学 求实而深入

做学术,许勤华步子迈得十分稳健。她选择“能源研究及其相关的国际问题”作为自己治学的核心领域,希冀由“能源关系”看“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从“能源安全”析“地区安全”和“全球治理”。正是这份情怀和努力,使许勤华在中国能源界脱颖而出,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和学术知名度的学者。

今年五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平行会上,许勤华递交了一份题为《中国全球能源战略:从能源实力到能源权力》的中英文报告。该报告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全球能源战略由“能源实力”向“能源权力”的历史性转向进行了深入的研判与分析,被与会专家评价为代表该领域中国研究最高水平的能源研究成果,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围绕中国对外能源战略与能源政策的大讨论,由此引发的舆论热议,在搜狐财经首页更是创下了3.5万点击量的记录。

如今北京,家家户户用的天然气是通过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送过来的土库曼斯坦气。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围绕是否要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建设投资巨大的油气管线问题上,学界中存在着不同意见。许勤华以一部力作《新地缘政治:中亚能源与中国》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收益以及存在的风险,定性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6年初,由许勤华主持撰写的《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获得社会与行业的广泛关注,相关内参获得了有关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这个政治风险指数,要起到一个预警的作用”。许勤华带领团队构建了一个涵盖几千个数据指标、横跨36个维度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

早在2009年,许勤华就着手主持编写了两个大部头的系列报告和著作,分别是《中国能源合作报告》和《中国能源政策解读》(英文版)。其中,《中国能源政策解读》(英文版)由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出版,借助香港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在香港特区发布。“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贴近国外学者的语境,让他们以更客观、也更中肯的姿态了解中国能源战略的演进路径”。

她,是沟通国内外能源研究领域学术认知差异的一座小小的桥梁。

笃行 民间能源外交

在许勤华的个人履历中,开展跨国研究、斩获国际奖项等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由许勤华发起的“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及其相关成果得到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品牌。

 

从2012年主持召开的上海APEC国际会议暨分布式能源论坛(中国第一个分布式能源国际会议),到2013年的“人大-牛津页岩气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圆桌会,再到“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3”上发布《中国能源国际合作报告2013/2014》,由许勤华主持筹办的系列论坛让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APEC能源智库论坛暨中国能源国际合作论坛2014”上,来自APEC成员21个经济体的能源部长们在APEC能源部长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即从美丽的雁栖湖主会场来到人大参会,说明了人民大学的号召力。

2008年,许勤华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派驻亚太经合组织所属能源研究中心。“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每年发布的报告,其实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能源消费约束的外部影响力,这是国家利益的软博弈”,许勤华领导了其中有关中国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政府间工作报告的编写与发布工作。

凭借着出色的专业实力与卓越的学术声誉,许勤华站在国际学术舞台中央,让中国的能源贡献得以进入西方能源先进国家的视野,并为中国能源利益大胆发声。当许勤华离开国际组织时,获得了一个水晶奖章,上面刻着“您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贡献,获得了大家的尊敬,也极大地提升了组织文化”。

她,作为人民大学一名普通教师,在努力践行讲好中国能源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