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韦力:古书收藏漫谈

28.04.2015  16:59

  2015年4月22日晚,著名古籍收藏家、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韦力先生应邀为我校广大师生作了题为《古书收藏漫谈》的精彩讲座,北师大图书馆古籍与特藏部主任杨健副研究馆员为主持嘉宾。本次讲座是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世界读书日”暨第八届大学生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图书馆专家讲座古籍系列的第二讲。

 韦力先生先从自己20多年收藏古籍的经验出发,说明什么叫“藏书”。藏书不同于读书,学者为了做研究会购买一定数量、一定年代的古籍,但这算不上藏书,真正的藏书行为是从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将书籍当作工具,而是藏“无用之书”。

  古籍既是书也是文物,价格昂贵,所以在购买古书前要先多方查阅资料,以确认其价值。如何判定一本古籍有没有价值,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量:首先要注意不同版本的差异,古代人由于版权意识淡漠,翻刻书有很多,而且作者在对原本进行修改再复刻后也往往不作特殊说明,这些原因导致有不同的版本。其次,注意古籍流转的过程,经过名人收藏的古籍价值也会相应提高。另外,古书收藏中最重要的是对墨迹进行鉴伪,这也是最难的工作。韦力先生指出并不是人人都能进行古书收藏,收藏古书一般还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与生俱来的喜爱;二是具有一定的学识和底蕴,“不读书,不了解学术,收藏无异于盲人摸象”是无法进行收藏的;三是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四还要有是充足的时间,无论是去探寻古书还是研究文献资料都需要“闲暇”。

  韦先生针对古籍收藏现状,提出“一个民族亲近书是很重要的”。韦力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古书收藏的几个转折点:1949年,中国的藏书体系开始发生变化,结束了古有的私人藏书体系;1957年公司合营兴起后古籍书店合并成为公营书店,古籍书店基本上“只进不出”;80年代初政策松动,私人被允许涉足善本收藏;90年代逐渐开始古籍拍卖,珍本善本开始进入拍卖市场进行流通。结合自己购买古书的经验,韦力总结道,古籍书店和“退赔办”两条线成批买书,是他扩大自己基础藏书的两种主要途径。

  接着韦力先生向大家介绍了当下古籍的质量概况。欧洲对中国古籍善本的划分以1500年为节点,认为1500年之前的古籍刻本有较高收藏价值。日本则把嘉靖之前的古书视为善本,因为年代越前的刻本字体越有生命力,刻本字体随着时间推移越刻越死,后来刻本统一为枯柴体也即我们现在使用的宋体,丧失了手写字的精神活力。所以专藏嘉靖本成了很多藏家的追求。由于历史原因,现在的古籍质量与晚清、民国相比差了很多,目前古籍中值得注意的比较特殊的书有:文革退赔的书籍、已入《国家古籍善本目录》的书籍、海外回流的古籍以及民间保存的少量善本精品,当然最后一种情况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韦力先生还分析了目前古籍收藏的热点情况。最为瞩目的当属宋元版中的活字印刷版,特别是北宋版,一是外观漂亮,刻制精美,几乎与手写体没有区别;二是古籍副本多,在传抄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导致版本年代越靠后错误越多,而宋元版是中国勘刻的源头,相比之下语言错误最少,与原文最为符合。此外,嘉靖本、版画、佛经以及印量较少的活字版都是古书收藏界的热点。

  讲座的最后,韦力先生表示,在提倡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民间形成一股藏书热潮是一个好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书香社会,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爱书人与藏书人出现,一个大多数人都爱书的社会,必定会更加文明进步。

  讲座结束后,听众们蜂拥至讲台,或请韦力老师签名,或与韦力老师对古书收藏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次讲座带领大学生走入了平日里甚少了解的古书收藏的世界,感受到了古书之美,对古籍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