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邓小南:“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

28.04.2015  16:59

  2015年4月27日的晚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邓小南教授做客北师大图书馆专家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思想深刻、扣人心弦的精彩讲座。讲座主题为《“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是邓小南教授一直关注且拥有卓越成果的历史领域和主题。

  宋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个朝代。关于宋朝的评价褒贬不一,邓小南教授在讲座开始便带领同学们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对宋朝进行了再认识。宋朝,正处于帝制年代的中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有着突出成就,制度上有着独到建树,是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而就其地缘与版图来说,宋朝却并非古代史上国势的强势时期,疆域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唐后期维持的版图之中,它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邓小南教授将宋代这样的情况总结为:“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气候转寒导致北方民族南下、黄河决口带来生存压力等都是影响宋代生存力的重要原因。

  从“汉家制度”到“皇明祖训”,其实祖宗的规章历朝历代都有,不过之前的朝代虽有,但提及之处比较少,而到了宋代则开始忽然爆发似的提倡“祖宗之法”,这不是偶然。接下来,邓小南教授详细阐述了“祖宗之法”的核心精神及当时的社会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宋朝的“祖宗之法”,是紧紧围绕着“防微杜渐”的原则而建立起来的,宋太宗在诏书中称之为“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释为对一切事物周全的进行制约。“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作为一种精神原则,在北宋历代皇帝中一任接一任地传承了下去,成为了北宋前期的统治基调,真宗、仁宗、英宗在自己的即位诏书中,都纷纷提出了“谨奉成规,不敢失坠”的希冀和主旨。但是在这种遵从“祖宗之法”的“因循”底色之上,也能折射出北宋“创新”的亮色。政治制度上的创新建树,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领域里灿烂杰出的成就,都是造就宋代文化繁荣伟大的重要因素。

  “祖宗之法”的基本点是“立纲纪,召和气”,所谓“立纪纲”,在宋人心目中指的是订立制度;“召和气”,则是指能够感召天地,使万事万物充盈着雍睦和谐的自然之气。两端并行并举,相辅相成。宋代的朝政,也称得上是中国历代王朝中最开明的,“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不经二府,不为圣旨”都是宋代朝政的鲜明特色。

  讨论宋代政治文化史方面的问题,会突出地感觉到宋人“本朝史观”的影响。宋代的士大夫对于“本朝”,对于“祖宗”,有许多阐说;而假若我们逼近历史的细节,则会发现其中的某些说法经不起验证。但宋人大都那样表述,也倾向于那样相信,这实际上就反映出他们心目中或隐或显的本朝史观念。宋的“祖宗之法”,是“说法”和“做法”的集合,是以防微杜渐的原则作为基础,不断丰富而形成的,它并没有具体的条例和规定,不是由固定条款构成的成文法典,只是在历代皇帝更替中不断的补充和修补而成,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应该循守的治事态度、贯彻制衡精神的政策措施、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是一种类似于皇明祖训的精神原则,是一组动态累计汇聚而成的综合体。

  最后对“祖宗之法”与赵宋政治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在帝国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如何对其形成制约,是官僚政治遇到的难题之一。宋朝君臣共同维系的“祖宗之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纽结。“祖宗之法”使现世的法度笼罩在礼制、伦理的体系之下,具有双重的权威;它实际上由士大夫们参与提炼形成,却以“祖宗规矩”的神圣面目出现,对于后世帝王可能构成某种约束。参与塑就“祖宗之法”的士大夫们在政坛上稳固了位置,寻得了利便的精神武器;与此同时,本是君臣共同创行的“祖宗之法”,却又转而束缚了相当一批精英人物的头脑,使宋代政治呈现出因循求稳的态势。

  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邓教授结合丰富的史料对“祖宗之法”的含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观众们凝神静听,精彩处不时有会心的笑声。借由邓教授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再回首宋代,观察到了更多的历史侧面,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宋史的认知。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