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重温系列讲座”第二季开讲 王义桅教授解读经典《西方的没落》

20.04.2015  15:42

4月15日下午,“通识教育大讲堂·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第二季的首场报告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以“中国何以精神立国——《西方的没落》及其启示”为主题进行了持续两个半小时的演讲。

王义桅教授认为在西欧文明史观之下,“文明”是英、法等先发国家的专利:英、法才是文明的,其他都属野蛮的观念,而德国最早成为西方文明的反抗者。德国文化自觉运动的狂飙突进虽然主要发生在文学领域,其实质则是一场思想范式的战争,歌德、海涅等德国作家的作品都表达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作家和历史学家们对古日耳曼英雄赫尔曼和条顿森林战役的重述和建构,则更明确地将这种反抗精神指向所谓的文明。这表面上是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寻根,深层却隐喻着对西欧中心论的抵抗。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进一步将文化界定为精神层面,而文明为物质层面。他将世界上每一个高级文化的历史都区分为“文化阶段”与“文明阶段”。他认为西方文明已经进入文明阶段,丧失原有的文化创造力,只剩下对外扩张的可能性。因此,“文明是一种先发国家的自我标榜,它们以此垄断了‘善’的话语权”。就这样,《西方的没落》以文化解构文明,以“德意志中心论”取代“西方中心论”,成功让德国精神上站起来。王义桅教授认为当今中国如何面对普世价值,何以精神立国,这是中国的学术自信、学术自觉必须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自2010年学校开办“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公开讲座以来,已进行了72讲,包括36讲“学科通识”系列公开讲座、22讲“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6讲“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以及8讲“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累计听众万余人次。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举办“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先后邀请王义桅、欧阳谦、诸葛忆兵、刘后滨、杨庆中等5位学者主讲,面向全校学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