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理想同行——记清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

10.12.2015  17:49

来源:新华网 2015-12-10 欧媚

  “那天旁听志愿者讲课后,我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站在那个讲台上,大声地告诉他们什么是梦想,我甚至因为情绪激动还打断了两根教鞭。一觉醒来,望着窗外的雪山,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我未来一年要做的事。”

  T28次列车从青藏高原上徐徐而下,在归途列车上覃菲写下了这段拉萨考察后的总结。今年八月,当她再次踏上这趟列车时,将真正前往西藏大声告诉讲台下的学生什么是梦想。

  在北京冬去夏来的三四月之交,清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二十人兵分三路奔赴西藏拉萨、青海湟中、甘肃武威三个服务地考察。中期考察的传统从第十四届支教团开始,每年为期一周的考察总能让几个月后将奔赴支教地的志愿者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绝对不能辜负‘感啦’这个词”

  T27次列车从繁华的北京驶出,向西转南,一路高山、草原、荒漠、雪山,窗外的景色在不断地变化,西藏支队除藏族的索朗多布吉以外,其他六名志愿者一颗悬着的心却从未放下——他们一直在担心着高原反应。

  “非常好的是我们没有人出现明显的高原反应,这为我们将来一年在拉萨的支教工作攒下了革命的本钱。”覃菲说。这个94年出生的女孩,放弃了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选择到西藏支教,这次考察她确定了自己未来所要工作的院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藏职院”)农林系,而这和她所学的生命科学专业也对口。

  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于2007年开始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2013年拓展了另一个支教点——拉萨八一学校。

  “感啦”是藏语里“老师”的意思,“啦”表示尊敬。西藏支队在十五届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藏职院校园,不时可以见到学生们向志愿者老师打招呼“感啦”,连已经回校读研的第十四届志愿者也被学生认出来,报之以亲切的“感啦”。

  “被人称呼‘感啦’是什么感觉?”第十六届支教团里唯一一名藏族志愿者索朗多布吉问。

  “老师认不认真,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认真就会被尊敬。”普布回答。普布是第十五届支教团志愿者,从去年8月开始在西藏支教。因为有着相同的藏文化背景,他和学生们很快熟悉起来,担任机电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机电课程的教师缺乏,他同时担任几门专业课的老师。

  “有些课我在大学也没有学过,但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我自学得比在清华时还认真。”普布说,藏职院的学生基础差,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显得尤为重要,“绝对不能辜负了‘感啦’这个纯洁高尚的词。”

  第十五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宿舍堆放着一箱箱的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和衣物,这是他们为拉萨更偏远地区小学募集的物资。历届的清华支教团志愿者们在做好教书育人这一本职工作之余,也发动社会力量做公益扶贫,如改善藏职院学生住宿条件,为乡村小学募集热水器。

  “这次考察,看到了很多现实,看到了第十五届志愿者的努力与失望,打破了不少幻想,却建立了脚踏实地的信心,我在心里默念‘当初决定要来真是太好了’,教书容易,支教不易,且行且珍惜”。一周短短的考察,给席亚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和思考,看到了自己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样子,也深感时间紧迫,唯有在上岗前扎扎实实做好准备,坚定信仰,明确目标,才不至于让自己的心田在雪线上荒芜。

“不能再是有着清华光环出来体验生活的大学生”

  西藏支队在拉萨考察的时候,在比拉萨海拔低一千多米的东北方向,青海湟中县下起了一场当地人口中的“冬天最后一场雪”。青海支队的九名“准老师”就在这场忽来的大雪中开始了考察。

  湟中县位于西宁市西部,海拔2700米,人口50万,8万6千学生,100多所学校,农业教育大县。湟中县最好的高中每个班60多人近70人,每年因为教师调动和请假休假等问题导致师资缺乏。清华支教团在青海的服务点是青海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校)和湟中一中,湟中一中是当地最好的高中,自从清华支教团到来之后,湟中县走出了了高考清华北大无一人的困境。

  让志愿者们意外的不只有这场大雪,还有朴素的住宿条件。女生住在一层楼都无人住的角落,第十五届支教团的志愿者在第十六届的师弟师妹们到来前抓走了八只流窜的老鼠。寒冬还未过去,自来水管理流淌的是刺骨冷水,洗漱间要不停哼着歌才不会被突然灭掉的电灯吓得尖叫,只有一个小电磁炉和小锅的简易灶台是改善伙食的厨房……

  紧凑的行程容不得青海支队九人多做休整。到达青海的第二天,志愿者就搬着小板凳出现在了湟中一中的教室里。

  在曹文静的印象中,支教似乎是轻松而充实,与孩子们一周相处带来的温情感动,亲历了几天小县城生活后的锻炼成长,达成一次公益行动后的成就感构成了主要的支教体验。但是在旁听第十五届志愿者上课后,以及和湟中一中的领导、学生交流后,曹文静在考察总结中这样写道:

  “当我们面临一年的文化课教学任务、升学成绩压力、课时数量压力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没有那么轻松愉快了。这一年,我们不能再是有着清华光环出来体验生活的大学生,而是需要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郭萌未来一年工作的地方湟中职业技术学校,与湟中一中学生以高考为目标不同的是,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是即将走入社会的技术型人才。在幼师部旁听学生们讨论如何为小孩子设计活动区时,郭萌真实地感受到这些一毕业就要走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其实是这个社会最直接的影响施加者,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作用于社会中的组成个体,而他们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当青海支队一行人到湟中县郊区一所村小——水滩小学考察时,郭萌惊喜地发现在这里的志愿者队伍中竟然有湟中职校的学生。水滩小学是清华第十五届支教团与苏州新加坡国际学校联系确立的支教点,除了为这里的三所小学募集冬衣之外,这所国际学校的家长和学生还会定期到水滩小学支教,承担孩子们的日常课程。

  几个幼师部的女孩子精心准备手语课和舞蹈课,每周都到水滩小学实地教学。“和第十五届志愿者组织汽修部学生义务修车活动一样,这些行动将学生们摆在一个与我们平等的地位,让他们成为给予帮助的人,在检验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付出,这些活动需要我们坚持不断的传承下去。不管是支教者还是学生们,前进的意义就在于与现实环境不断地做斗争,克服一个原本的自己,蜕变成更好的自己。”郭萌说。

“胸怀理想,在真实的世界中,用切实的行动做出有意义的改变。”

  “胸怀理想,在真实的世界中,用切实的行动做出有意义的改变”这句话是甘肃支队随行的老师——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部长熊义志不断强调的,成为支队每个人摸着良心的一句真心话。

  武威市是甘肃省清华选调生云集之地,从2010年开始,共有18名清华毕业生选调到了这里。武威六中于2011年成为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点。

  “在这群清华选调生中,有人投身当地经济规划的前沿阵线,有人是农业技术开发的引导者,有人致力于妇联工作的推广与普及,有人在拆迁的执法队伍中对当地老百姓耐心劝解。不论身处何处,他们都能够热忱服务社会。作为一名刚踏出校园的毕业生,他们在现实的冲击下、在与社会磨合的过程中付出的巨大的努力,稚嫩的面庞中显露出的自信与成熟是基层工作带给他们的成长印记。他们的述职与汇报,使我感动、震撼而后热血沸腾,让我想起了自己最初选择了支教团的初衷——那一份坚定、朴实的基层梦。”青海支队志愿者林嵘净在考察总结中写道。
在武威短短几天,清华选调校友们的故事给志愿者们带来了许多的震撼和感悟,“能沉得住气,能坚定地把一件事做好,才能真正干成一番事业。”

  给志愿者带来感动和思考的还有一群他们未来的学生。

  “在旁听支教老师上课时,我的凳子坏了,一个学生看到了,偷偷抱着自己的凳子递给我,说老师,这有凳子,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和他的同桌坐到了一个凳子上。看着他们挤坐在一起的身影,我鼻子就开始酸酸的。”殷浩淳在考察总结中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瞬间。

  和武威六中学生的交流原本计划一个小时,可是学生们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疑惑想要解答,面对面的交流从晚上七点一直持续到了十点半。“当同学们喊出一句老师的时候,我觉得这次交流,再也不是之前和高中学弟学妹们的公益交流,这一次,我们是一名负责任的志愿者老师。”甘肃支队队长杨鹏说。

  “此行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上的调整和转变。”林嵘净说。从踏入武威六中开始,甘肃支队一行志愿者就被称呼为“老师”,即使离他们入职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老实说,刚开始我感到十分别扭,但是这份重望恰恰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许,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相信只要能够怀抱真心、虚心与诚心,这个过程不会太过漫长。”

  清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组织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五届共200多名志愿者已经或正在进行支教服务工作。今年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十五周年,第十六届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将总结前十五届的志愿奉献精神,在此基础上开启新的篇章。一趟为期一周的服务地考察让志愿者者们对未来一年的支教生活有了真实的了解和体验,对未来有了更为切合实际的规划和期待。

  支教长路漫漫,还需踏实行走,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