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多面角色一样精彩 ——记北京化工大学学生党员姜亚楠事迹

16.06.2015  15:36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15日12 版))
 

 

在中国,很多学生把高考定为自己马拉松式的学习之旅的终点,所以,当他们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松懈下来。有的人上课玩手机、下课打游戏,过着考试60分大吉的日子。也有人不愿停下前进的脚步,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的养分,尝试多种角色,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英语专业的姜亚楠便是这样一个敢于挖掘自己多面潜能,将大学生涯过得丰富多彩的人。

“大学3年平均GPA3.95”“稳坐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宝座”,姜亚楠的成绩担得起学霸这个称号。

姜亚楠在学习方面确实有窍门。

高中阶段她就拥有扎实的英语基础,一遍遍地背诵牛津字典让她的词汇量大增。但是到了大学,不仅仅需要掌握课文还需要阅读英文文学作品、诗集、哲理性的文章,并且对听力和口语的要求更高。姜亚楠很快找到了方法:坚持用BBC和CNN的新闻报道来练习自己的听力,且不间断地写作英语周记来提高写作能力。为了锻炼口译能力,姜亚楠会反复听某段英语原文并争取完整复述出来,这是对英语能力、记忆力、反应力的综合考验。从刚开始半分钟都难以复述的抓狂到现在可以译出4分钟左右的原文且准确率超过80%的从容,背后的付出她自己最明白。“所有的成绩都是日复一日慢慢累积起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我只是比别人每天多坚持了一点点。”姜亚楠说。

在选修欧美文化研究这门课的时候,姜亚楠对世界名著《呼啸山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萌生了将所思所感沉淀成一篇论文的想法。“我将薄薄4页的论文交给老师修改后,居然收到了60余页的修改意见。整个寒假我都泡在图书馆修改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姜亚楠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所作的《论“呼啸山庄模式”的密闭空间叙事》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名作欣赏》上,并被列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她申报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密闭空间模式比较研究”被选为校级重点项目,下一步准备申请成为国家项目。

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姜亚楠还连续两年担任英语戏剧节的导演。从剧本改写、人物选定到排练场地租借的一系列工作都能一肩挑。姜亚楠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戏剧的喜爱,“如果条件允许,我没准会选择戏剧专业呢。”她所带领的团队获得了“最佳剧目奖”“最佳语言质量奖”,她自己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

姜亚楠对自己的专业非常专注,但是,在专业以外,她追求的是尽可能多样。

姜亚楠选择加入学校学生新闻中心的记者团,因为,她知道记者可以更多接触不同的人与事。

在参加记者团期间,姜亚楠观察到校园周边总是有很多小摊贩,这些路边摊不仅存在卫生隐患更影响道路交通。在与摊贩交谈中得知,他们也是为生计所迫,不得已才做起了路边摊。即使在寒风刺骨的北京冬夜,只有稀稀落落数位顾客,他们也会守到凌晨一两点才收摊。被这件事情触动,姜亚楠写了一篇深度报道。

善于思考、敢想敢做且拥有优异英文水平的姜亚楠在今年1月被推荐到“2015年中国金融文化贸易论坛”上担任外事助理,她的任务是联系大使馆,邀请大使出席论坛。“但是刚开始我并没有相关的资源和联系方式,只能从网络上寻找突破口。”姜亚楠回忆当时的过程,“从网上找出有效的联系方式之后,几乎每天我都要给各大使馆打许多电话,第一天被拒绝了就第二天接着打,再不行就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就在姜亚楠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印度使馆举办了一个晚宴,姜亚楠正好有机会出席,同时许多国家的大使、公使、参赞也受邀参加晚宴,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晚宴时大家相互交谈并交换名片,我也与其他来宾交换了名片,一共有几十张,其中恰好就有智利大使的名片。”抓住这次机会,姜亚楠向智利大使介绍了论坛的情况并邀请大使参加。之后她也联络了埃及、摩洛哥等国的大使馆,最终在她的努力之下,成功地邀请到了多位大使、公使和专家。

不论是校内校外哪种角色,姜亚楠都全力以赴,因为,在她看来,收获与成长是青春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