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恩:如何让自然的秘密成为游客眼中的美

01.03.2017  21:37

 


   林业部门管理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地区,应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而以自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旅游活动,又是这些自然公园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形式。

  
      什么是自然教育?自然教育在自然公园生态旅游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笔者以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的自然教育,是要使访问者了解这些自然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自然和社会文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得到有关自然、生态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并思考个体和社会如何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教育。


  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1969年对国家公园的定义中认为,国家公园的旅游活动“须以游憩、教育及文化陶冶为目的”。但直到今天,在我国还有很多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旅游利用,还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大众观光旅游,游客的体验也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层次。
  

      从欧美、日本及香港、台湾的自然公园旅游利用经验来看,笔者认为,自然公园内部的旅游产品体系可以归结为观光、游憩和自然教育3个方面。其中,自然教育应是自然公园旅游产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体现自然公园独特性的重要组分,更是将生态旅游理念落地的重要实践途径之一。与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中只让游客关心象形山石式的风景不同,生态旅游理念认为自然中的万物包括生物多样性,都是“风景”。而游客能够读懂、喜爱这样的风景,只能依赖自然解说、自然教育的形式。随着国家和国民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到访自然地区,将不再单纯关注“新、奇、特、异”的“视觉景观”,而会从更多维度去理解、欣赏自然的美。就像欧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环境景观”概念那样,在生态旅游视角下,每一座山都有它的独特性,岩石、土壤、植物、动物、生态现象等,经过浅显易懂、直观有趣的解说、讲述之后,这些自然的“秘密”也将会成为游客眼中的“”。
  

      生态旅游中的自然教育活动也有着具体的形式和途径。
  

      具体而言,以自然教育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应该通过规划建设解说步道、自然观察路径,游客中心与环境教育馆或自然博物馆,自然学校,开发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组织环境教育活动等软硬件来实现。
  

      解说步道属于游步道功能的深层次开发,通过解说牌、解说出版物或二维码新媒体解说等途径,让游客认识了解步道沿线一些有趣、特殊的自然事物、景观或现象。依据解说内容又可以分为一般解说步道与特定主题解说步道两种。一般解说步道是指解说的内容包括任何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物或现象,但没有一个共同连贯的解说主题;特定主题解说步道则指路径中的解说,与特定主题密切联系。自然观察径是引导游客对沿途自然事物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学习。例如,笔者主持设计的北京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户外部分,其步道系统就有“松林之吻五感体验径”“杏花沟自然观察径”“八达岭森林探秘径”“丁香谷森林健康徒步径”“古长城拓展径”等不同功能、不同主题的多条步道。


  解说牌看似简单,但其设计却要求将科学、艺术、创意、管理意图进行完美的统一,反对将教科书内容简单直接地搬到自然山野中来,并可以有让游客互动体验的功能。此外,也可以将栈道路面、坐凳等设施设计开发出自然教育功能和体验功能。比如,笔者在主持设计四川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体验系统时,针对该区域蝴蝶种类多的特点,将枯叶蝶的“拟态”现象设计到了坐凳上,游客体验效果很好,大人小孩都喜欢在这里拍照并转发微信朋友圈。


  游客中心和环境教育馆或自然博物馆设计的最新理念是,注意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等。针对目前国内游客中心、自然博物馆等设施以标本静态展示、展板介绍等为主,参与性、互动性不足的现状,笔者主持设计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体验系统,就为6个保护站各规划安排了一个环境教育馆,主题分别为羚牛、大熊猫、川金丝猴、蜜蜂、唐家河森林和唐家河历史文化。这些主题环境教育馆并不需要新建建筑,而是从保护站的旧有建筑中腾挪出一部分空间使用,最大的“羚牛馆”100多平方米,最小的“蜂采馆”仅有30多平方米。6个主题教育馆分散在6个保护站点,其益处是每一个面积都很小,游客未及厌倦就已经看完了,然后来到户外游览一会儿,再进入一个小主题教育馆游览,教育馆内活动和户外观察体验还可以进行必要配合,馆内介绍的现象可以在户外看见,户外看见的现象可以引导到馆内详细了解。


  在欧美、日本及台湾地区,还有很多“自然学校”,如森林学校、湿地学校、农田学校等,通常是建在自然地区,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生活一段时间,安排有趣的课程,寓教于乐的活动主要在大自然中进行,丰富孩子们的自然知识,让他们对自然有直接的体验和感情,进而完善人格、强健体魄、关爱自然和同类。当然,这些孩子长大了,也就更“”旅游,并对自然有更真挚、深厚的情感。据《2010年第五次日本自然学校调查报告书》介绍,收入报告书的自然学校有735所,其中国家及地方政府直营或委托经营的96所,非营利组织所属的180所,公司企业性质的67所。在我国,人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笔者以为,只要中国父母理解了“自然缺失症”的缘由、利害,相信自然学习、自然体验将会成为继“奥数”“才艺”学习之后,另一个受欢迎的关爱子女的“载体”。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已经出现了很多提供环境教育服务的公司,像深圳的华侨城湿地,已经建立起了“湿地学校”。
  

      在环境教育课程开发及活动组织方面,中国大陆自然公园还处在一种仅以简单的媒介形式,传递少量信息的环境解说阶段,缺少针对不同人群、按照不同主题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意愿,与欧美、日韩和港台的自然公园,存在不小的差距。
 

      开展以自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旅游,林业行政部门、自然公园管理机构又该做哪些观念和职能上的转变?
  

      一般认为,中国人发现、欣赏自然的美比西方更早,西方人系统性地关注自然美,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但是,今天,作为学问和意识形态的“自然审美观”“生态旅游价值观”,在西方日益系统化,并且具有哲学化倾向和思辨色彩,自然审美的意识和理念,生态旅游的价值和追求,也日益为普通民众所理解。而我们的自然审美观念、旅游价值观念直至现在都缺乏更新和变迁,因而,很多人对自然教育在自然公园生态旅游中的地位、价值、作用的认识也就比较模糊、肤浅。笔者以为,政府林业行政部门、自然公园管理机构也应该增加相应的自然教育组织、管理职能。日本政府一直在全国推动“接触自然事业”,1991年还在环境省设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接触自然事业推进室”,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接触自然事业”:整备自然公园、国民公园、自然观察森林等场所,建设“家乡自然塾”、“接触自然塾”、自然公园游客中心、自然博物馆、自然观察路、长距离步道系统等,帮助国民接近、学习自然的设施;颁布《生态旅游推进法》推动实施真正的生态旅游;培训国立公园的自然保护官和环境教育志愿者;制作或资助制作自然学习教材、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等。在我国香港地区,24处郊野公园均以环境教育和低环境影响游憩活动为休闲旅游内容,深受民众欢迎。现在,国家林业局已经开始编写自然教育相关标准,组织实施自然教育、自然体验培训课程,这都是非常好的开端。(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