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25.11.2016  12:08
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七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中国林业网11月25日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就必须针对集生态脆弱和增长粗放于一体的省情,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首歌曲曾让山西人自豪。但无情现实是,近年来,我省生态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上并不乐观,环境基础脆弱、生态受损大、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存在不进则退之忧。2015年,全省11个市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到二级标准,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等。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对污染有切身感受的三晋百姓,对美丽山西建设充满期待。顺应人民心愿,要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就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美丽山西就要让绿色发展理念在山西落地生根。要以生态文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域,把低碳融入生产生活,把增绿变成行为习惯,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产业化。要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观,特别是群众感受最直接的大气、水、土壤等质量问题上有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率要大幅提高,夯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础。山水林田湖要得到系统修复保护,森林覆盖率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抬眼可见、呼吸可及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要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节约集约循环三管齐下,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统筹推进,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工业、建筑等领域节能,促进能矿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山西之短在于水,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努力破解“水瓶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加强城市、工业中水回用,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实施重点河流生态修复治理,多策并举修复地下水,促进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要强化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用改革办法筑起“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三道防线,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建立健全污染者付全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美丽山西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建设美丽山西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全省按照省党代会部署,积极行动起来,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山西,使绿色发展成为转型升级主旋律,永远唱响“人说山西好风光”,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山西省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