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亲山近水共享绿色福利
初识潍坊,因其风筝世界闻名;走近潍坊,更因其苍翠而流连忘返。
无论是在河边路旁、公园广场,还是在山区平原、海岸城乡,处处都有绿色萦绕、花木相随。亲山近水,你能闻到草木的清香,看到飞鸟的灵动,捕捉到擦肩而过的市民脸上那自在怡然的神情。也会就此理解,为什么说绿色是全民共享的福利、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杜昌文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爱绿、植绿、护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实事,必须真抓实干。”近年来,为了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梦想,潍坊市在国家林业局、山东省林业厅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扬起了向国家森林城市奋进的风帆。
风筝之都放飞绿色梦想
其实,潍坊已经有很多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然而,潍坊人对“国家森林城市”这块牌子尤为看重。
潍坊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建国说:“对潍坊来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拿牌子,而是要以此为新的起点、新的抓手,切实提升城乡绿化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拉动林业产业增长,让老百姓真正在好山、好水、好空气中享受绿色福利。”
结合自然资源、城市风貌、文化底蕴和未来发展需求,《潍坊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提出了“亲山近水享绿色福利,五彩鸢都创森林潍坊”的建设理念,确定了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森林管理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力争到2016年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检查验收。
经过两年多的创建,目前潍坊市已基本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考核指标绝大部分已超过或接近目标,但潍坊市创森的行动没有丝毫松懈。“我市距离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区域之间绿化不平衡,城乡绿化一体化水平不高,大规模成片造林空间越来越小,生态文化氛围还不浓厚。”潍坊市林业局局长张金玉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生态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任务复杂而艰巨,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将潍坊建设成一座宜居宜业的森林之城。”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潍坊也曾走过牺牲生态求发展的老路。严重污染的空气和河流,同样也给潍坊人留下了切肤之痛。
今年70多岁的李桂英在潍坊住了大半辈子,她回忆说:“八几年、九几年那时候,河里的水都是臭的,蚊虫满天飞,大家都不愿意住在河边。哪像现在,河水干净了,河岸变绿了,连河边的房价都涨高了。”
刘建国说:“如果单从经济指标来衡量,生态治理必然要付出经济成本,但如果不治理,我们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他用手机上的地图软件搜索出临朐县句月湖畔的一处,向记者展示说,这里过去曾是一座焦化厂,空气污染令当地居民苦不堪言,以前在谷歌地图上只能看见灰蒙蒙的“一片烟”。2010年,临朐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拆除焦化厂,建起了生态公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片绿”。
昌乐县孤山林场内一处废弃的采石坑,经过近几年的治理,黄栌、侧柏、黑松等苗木已覆盖了大部分石山。林场负责人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2年封山禁采,这座山采出的石头也就卖了几十万元,可现在要修复它,却需要投入上千万元。”
近10年来,潍坊市痛定思痛,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打响了生态治理与修复的攻坚战。
自2008年起,潍坊市创新生态建设体制机制,规划建成了103处生态林场,经营总面积169万亩,着力绿化荒山荒滩、道路河流,建设生态组团,新增造林69万亩,成为拉动全市生态建设的主力军。
2013年,潍坊市启动“三八六”环保行动,即利用3年时间,围绕建设美丽潍坊三大目标,打好消灭污水直排、自备井整治、河道生态修复等八大战役,强化组织协调、执法监管、倒逼机制、市场作用、自身建设和督查考核六大保障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应最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至今年底,潍坊将完成全市17条河流的生态修复,在所有污水处理厂的沿河出水口规划建成生态湿地28处,进行二次水质净化,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功能。
尤其是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来,结合“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的市域发展战略布局,潍坊市确定了“一核、两屏、三廊、三网、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一核”为潍坊市中心城区及周边县市建成区的城市森林体系,“两屏”分别为北部滨海防护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三廊”为潍河、弥河、白浪河生态廊道,“三网”包括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多点”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林场、村镇等。
潍坊市相继启动实施了滨海绿化全覆盖、城区绿化提升、城区生态防护隔离带、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河道生态修复绿化、绿色通道提升、荒山绿化攻坚、湿地保护、经济林基地和生态林场建设十大生态绿化工程,全力打造林城相融、林村相依、林海相守、林山相荣、林水相映、林路相随、林田相护的城市森林网络。潍坊市每年成片造林都在30万亩左右,绿化规模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潍坊市实施“突破滨海”战略,坚持生态优先,启动滨海区“绿化全覆盖”工程,大力引进培育盐松、盐柳等树种,网带片间点相结合,建设立体沿海防护林体系,3年绿化75平方公里,在不毛之地的盐碱滩上建成一片绿洲,为蓝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创森,仅靠政府的财力、人力远远不够。潍坊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工业反哺生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植树造林。寿光市对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每年每亩补助500元,最多补助10年;对新营造的商品林每年每亩补助300元,连补3年。昌乐县推进造林绿化向园区化、多样化、产业化、合作化方向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投入,3000亩的五虎山生态观光园、1200亩古城创意林业产业园及方山南麓5000亩荒山绿化均已初见成效。
生态改善了,受益最大的是潍坊的老百姓。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天然资本”,为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借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潍坊市花卉、苗木、特色经济林和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速,城市林业经济体系不断完善。2014年,潍坊市林业总产值达到86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超过1100元,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青州市凭借“十里花街、百亩市场、千户经营、万亩基地”的花卉产业化发展格局,一举成为全国著名的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打响了“东方花都”的品牌。2014年的花博会,吸引了2883家客商参展参会,展出花卉品种1500个,参观人数达36.61万人次,现场交易额3.45亿元。在青州市黄楼开发区,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花卉销售的招牌,桂花、杜鹃、仙客来、红掌等品种繁多。花农董群明家主营杜鹃花,共有5个大棚,“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
在中国(昌邑)北方花木城,昌邑市林业局局长王圣仟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描绘了一幅“花木王国”的图景:花木城内,分为精品苗木区、园艺资材区、绿植温室区等,并规划了园林设计、绿化施工、苗木电子商务等服务区域;花木城周边布局有绿色物流园区,以科研、展示、种质资源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苗木产业园和绿博园,实现了园林绿化全产业链的贯通。
不仅如此,昌邑市还借助苗木产业和绿博会的推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打造独具风采的生态旅游品牌。通过整合绿化苗木、潍河、渤海湾和地方特色文化,昌邑市构建生态型、主题式“潍河70公里生态文化旅游长廊”,上百处苗木园区和花木场“开门纳客”,形成了一园一品、一区一景的“生态大观园”。
把苗木卖出去能换来财富,把树留下来也能创造财富。近年来,生态旅游正成为潍坊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西部打造崇山密林观光区、南部为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区、中部是城市休闲娱乐区、北部主打沿海湿地体验区……人在潍坊走,如同画中游。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能力超过1000万人次,年收入达10亿元。
潍坊市市长刘曙光曾多次调研、部署、检查、指导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刘曙光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潍坊市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继续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青山为伴,绿水相依,绿色福利,全民共享。潍坊市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践中,逐渐深化着对国家森林城市内涵的理解,为百姓创造更大的绿色福利,也为五彩鸢都打开了更具想象力的未来。(zy)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王胜男 通讯员 刘兴成 刘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