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无机质类)”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5月29日上午,由北京科技大学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潜伟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无机质类)”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我校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办。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巡视员陈光杰、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张巧显、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科技与信息处处长彭馨,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薛庆国,以及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承担单位、课题承担与参与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刘雪峰主持。
薛庆国在致辞中对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推荐单位的领导,项目咨询专家组和项目组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对组织科研力量,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有着优良的传统,“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共计获批19项。此项目的获批对我校科学技术史一流学科建设与我校一流大学建设意义重大。希望项目管理单位多提要求,与会专家多提建议,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陈光杰代表项目管理部门首先祝贺北京科技大学获得立项。他简单介绍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的立项背景,并着重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财务问题,要求项目围绕核心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呼吁项目承担单位与专业机构密切沟通以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负责人潜伟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围绕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关键问题解决提出具体实施步骤和详细管理办法。会议还成立了项目咨询专家组,由北京科技大学谢建新院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铁付德研究员、北京大学赵辉教授、山东大学马清林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任玲玲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王明明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晓彤教授和杨玲莉研究员组成。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内容、目标和进度完善,实施方案可行,并从技术、管理、财务等方面提出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可移动文物价值认知及关键技术研究(无机质类)”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牵头承担,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上海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同参与。项目围绕金属、陶瓷、玻璃类无机质文物价值认知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研制文物成分分析标准参考物质,开发文物材料与工艺信息的提取和认知新方法体系,探讨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功能-工艺”关系,建立金属、陶瓷、玻璃文物科技标本库与数据库及其规范,研究区域间物料流通历程、跨文化区的技术交流与传播,了解资源开发、材料加工如何与文明发展产生互动。项目成果将为文物保护与利用领域其他相关技术提供基础支撑,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促进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的科技进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事业的发展。
(摄影:王占奎)
(责编:杜嘉庆、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