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总结暨第二批申报动员会
自2016年6月22日开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公示了4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立项清单,在此次公布的清单中,我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获批5项,项目经费达1.3亿元。此外,我校作为课题牵头单位获批27项,课题参加获批超过40项。
会上,科学研究与发展部部长刘杰民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一批次申报及立项等工作做了全面总结。为更好筹备下一批次重点研发计划申报工作,总结申报经验,7月14日上午10点,学校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总结动员会,我校各二级单位共150余名科研骨干教师参会。校长张欣欣、副校长孙冬柏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
刘杰民认为,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设立之初便受到各方关注。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材料、冶金、采矿等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召集校内外有优势基础的科研团队,强强联合,有4个获批立项的项目属于传统优势学科领域。同时,我校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不断发展创新,在生物技术这一新兴科技领域,也有1项牵头项目获得了资助立项。他从申报流程、申报细节、组织策划三个方面,总结了在申报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及好的做法,同时对即将发布的第二批次申报指南的新变化、新动向做了解读。刘杰民指出,科研部将以“加强组织,全面参与,整合资源,鼓励牵头”为指导思想继续做好项目组织策划,并希望各二级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宣传,加大学院内部动员力度,联合校外优势单位,定方向、组团队,尽快进入第二批次项目申报角色。
孙冬柏做了动员讲话,并对下一批次申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在保持信息畅通的同时,既要对我校传统优势学科持续关注,保证其立项优势,又要对交叉学科涉及的新领域、新方向加大组织力度,为我校多学科发展开拓出更多空间。以第一阶段申报工作为例,我校有遗憾有突破,遗憾是我校在上一阶段项目申报中没有在钢铁领域获得项目资助立项,突破是在生物医药领域,我校材料和计算机学科均有课题牵头负责人。二是鼓励青年教师克服畏难情绪,积极参与,敢想敢干,创造机遇。由我校策划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项目申报单位,计通学院王睿副教授作为课题牵头负责人联合申报的精准医疗研究重点专项,经过函评、会评、立项审核环节,最终获批立项,这是我校计算机学科在医学方向新的交叉融合,也是我校信息领域青年教师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中一次大胆尝试和成功突破。三是针对项目申报中出现的人员超项、经费核算等问题要加以重视,避免因为不必要的原因影响整体申报。四是各二级单位科研院长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教师开展项目研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五是科研部要在信息获取、组织协调、预算编制等工作加大力度,对于政策解读要及时、全面、权威,并创新性的开展下一步组织申报工作。
张欣欣做总结讲话。他提出,虽然首战告捷,但我校仍有上升空间。一是要多参与、多亮相,有数才有量,有申报才有立项的可能。二是要强强联合,科研团队是项目申报的基础,也是完成国家“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这一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只有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团队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三是格局要大,眼光要远,作为项目申报人,要站在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的角度凝练科学问题,既要在战术上充分重视申报各个环节,认真准备,仔细谋划,又要有敢于“亮剑”、不畏艰难的勇气,即使失败也要在失败中获得历练和成长。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重点研发计划是高校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体现。在下半年的工作中,科研部将加强顶层设计,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我校建设一流学科打下坚定基础!
(摄影:董 强)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