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药物的代谢转归和耐药性形成机制研究”项目启动

29.09.2018  17:05

本网讯 动医学院汪洋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畜禽药物的代谢转归和耐药性形成机制研究”项目日前在京启动。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处长葛毅强,孙康泰、王天成专员,我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田见晖、财务处副处长张素梅,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赵亚荣、我校杨汉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军三位畜禽专项总体专项专家,中国工程院李德发院士、金宁一院士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蔡亚南专员主持。

畜禽专项是“十三五”科技计划改革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领域首批启动的八个专项之一,以“安全、环保、高效”为目标,聚焦畜禽重大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设施设备研发3大领域,统筹基础研究、关键共性技术、集成示范3个层面,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科技创新”,旨在解决我国畜牧业瓶颈问题的科技创新计划。汪洋教授牵头承担的项目是畜禽专项第三批启动的重点研发计划之一。项目核心研究团队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17家从事药物代谢、细菌耐药性和寄生虫等研究方面的专家组成。

田见晖感谢科技部相关领导和各位专家对农大工作的支持;葛毅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了进一步政策解读,对项目启动后的具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提出了建议,重点强调了科研诚信以及合理、合规、合法地有效利用科研经费问题;孙康泰对专项一体化管理作了深入报告,详细地介绍了畜禽专项实施背景、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张素梅重点介绍了学校财务处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经费使用的相关管理办法与注意事项。

汪洋在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上对“畜禽药物的代谢转归和耐药性形成机制研究”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实施方案进行了整体介绍。项目以“畜禽病原(重要病原菌、球虫)耐药性形成”这一关键线索,针对“畜禽药物环境行为与环境微生态风险”和“畜禽病原耐药性形成机制与控制原理”这两大科学问题,沿着“药物-病原-动物-环境”这一关键链条,从畜禽药物代谢转归及环境微生态风险评估、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传播规律与控制技术三方面展开相关研究,以期提升我国畜禽养殖效益、加强对耐药细菌与寄生虫感染的防控能力、降低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之后,华中农业大学黄玲利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董辉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汪洋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曾振灵教授、四川大学王红宁教授和吉林大学王大成教授分别对各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

面对项目总体目标较高、实施年限较短、实施过程中须面临的技术壁垒、实施风险较大等问题,所需面临的困难,畜禽专项总体专项专家杨汉春教授、刘文军研究员、项目咨询专家金宁一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冯耀宇教授、扬州大学卜仕金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昱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吴聪明教授以及各参与单位参会专家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针对性地应对措施,强调了“病原耐药性的基础研究——耐药性的检测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开发——应用示范”这一关键链条创新性研究衔接的重要性,进一步细化了项目各课题的实施方案。

会上,项目参与专家针对项目的实施问题都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后形成了项目组内要精诚合作、课题之间要密切联系、资源共享,从而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来共同攻坚克难、群策群力、共同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的共识,“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决心。

来自全国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畜牧行业企业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