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家预测:养老产业将“井喷”十年

21.04.2017  19:54

示意图:第九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2017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布局、落位”为主题,旨在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协同创新、创业,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升级,促进宏观政策和养老产业落地。

示意图:2017年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4月21日-23日在京举行。此前8年里,该论坛共吸引近7000人次与会。今年与会者超过2000人,又创新高。

资料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清华大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袁牧。

资料图: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袁昕。

  中新北京网4月21日电(记者   陈建)2020-2030年前后,伴随人口结构的变化、养老需求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养老产业有望出现持续10年左右的“井喷式”增长。在21日开幕的“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上,城市规划专家们谈及养老服务体系布局、宏观政策落地等问题时这样预测。 

人口红利将变为社会经济压力  

  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3亿,已占总人口的1/6。“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约640万,到2020年将达到2.5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 

  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将超过1/4;在2050年前后达到顶峰,约占总人口的1/3。那时,中国将有4.8亿、甚至接近5亿老年人。中国目前平均2.8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年人;到2050年,将只有1.3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年人。 

  “人口结构对社会的影响,比人口规模的影响更大、更深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同衡是清华控股成员企业清控人居集团旗下的专业规划设计单位,从2010年起,便举办了首届清华养老产业论坛,迄今已连续举办八届,共吸引近7000人次与会。 

  规划院为何关注养老?袁昕自问自答:虽然同衡做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市政交通、文物保护等工作,但始终关注城乡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口超过3亿。他们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来源。”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20年起,“60后”们逐渐进入60岁。老龄化加速,是在2020年前后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人口红利日益减少,同时,全社会面临的经济压力逐步增大”。 

中国好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  

  “人不是在一天当中突然变老的。老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假如寿命有八、九十岁,那么,人生的1/3都将经历老年的过程。这很漫长。”同为“60”后的袁牧慨叹道。 

  穷、病、瘫,是老年常遭遇的三大困境。但袁牧说:“如何宽容地认识、正确地理解老龄化,让老人活得有尊严,才是根本”。别把养老单纯理解为住院或护理。事实上,老人在失能、失智前,可以有相当长的时期,有能力自尊地、独立地生存和生活。中国迫切需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很像二、三十年前日本所遇到的。 

  太平洋战争曾令日本人口骤减。但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日本进入人口爆发期。青壮年劳动力快速增长,为日本经济在70年代的飞跃奠定基础。但到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之后,这批人进入老年。 

  “日本比中国提早20-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方面,中国就好像二、三十年前的日本。”他说。 

  袁牧强调,养老不是产业问题,而是学会去认可、支持、帮助老年人有尊严地生存与生活的社会问题。 

  他举例道,日本有很多行业,是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就业的,例如餐饮、酒店、出租车等服务行业中,都有大量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就业。他们自给自足,受人尊敬,能够自由就业、自在生活。“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多观察、研究日本”。 

“2020-2030年养老产业将井喷  

  袁牧指出,中国老龄化的基本特征是总量大、速度快、分布不均匀。对于“30后”“40后”的老人来说,“未富先老”,特征突出。但对于“50后”“60后”而言,“边富边老”、慢病比例高、养老需求更强烈是特点。 

  展望今后,分析老年群体的特征及需求,袁牧认为,可以把未来30年划分为老龄事业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略准备期。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的顶层政策架构已初步形成。今后5年左右,养老产业的发展将快速起步。 

  第二阶段是井喷增长期。从2020年起,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60岁。他们是改革开放之后获益最大的群体。随着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养老需求和支付能力前所未有,养老产业势必蓬勃发展。中国养老产业将进入10年左右的井喷式增长期。 

  第三阶段是老龄社会成熟期。从2032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将持续下降;同时,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到那时,有关养老的宏观和微观政策、服务机构和设施等都将比较完善。中国将进入成熟的老龄化社会。 

政策、产业、消费 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认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宏观政策密集出台、社会各界聚焦养老的时候,精准地布局、落位?袁昕称,这是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的使命,具体有三:辅助政府决策、推进产业发展、引领养老消费。 

  ——政策:通过描述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督促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袁昕举例道,目前,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规范中,都要求新建居住区要同步配套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校。但是,如何保障养老服务及其配套设施的用地问题,是否应参照医院、学校那样给予倾斜、优惠,却都还没有专门的规定。 

  袁牧分析说,居家养老是中国的现实选择,政府应围绕居家养老这个前提,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行业规范,跟踪评估,进行监管,引导老年住区从规划、设计、建造到使用、运营、维护,逐步满足养老服务的切实需求。 

  ——产业:通过描述养老产业的市场前景,促进产业链建设,让更多企业投身其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 

  袁牧认为,受历史和政策影响,50后、60后子女偏少;而且他们健康水平差、慢性病多。养老服务社会化是必然趋势,建设和完善针对老年人口的服务体系,将成为产业布局的重点。 

  “我们希望人老了,仍然能维系原有的社会关系,延续熟悉的生活方式。老人与子女的住宅不要离太远。这是什么距离呢?应该是一碗汤的距离,就是父母心疼孩子回家很累了,做了一碗汤,端到孩子家里,汤还没凉。” 

  ——消费:引导老年人合理地安排晚年生活,合理消费。毕竟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 

  袁牧分析,50后、60后准老年人的资产构成、经济能力与上一代迥然不同,很多大城市的家庭有两套房。盘活这部分资产,能有效提高老年人在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消费能力。 

  2017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六大院系联合主办。 

  今年论坛以“布局、落位”为主题,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等2000多人,于4月21日-23日参会,以期引导全社会的力量,协同创新、创业,推动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升级,促进宏观政策和养老产业落地。(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