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长安街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站 方便地区百姓生活
西黄城根南街45号院的底商,这些日子改头换面成了一家社区便民服务站。一天到晚顾客不断,这里到底有什么这么吸引人?走进去一看,以前在马路边上配钥匙、修鞋、修车的小摊,如今全到这间24平方米的小屋里聚了齐儿。墙上还张贴着各项服务要求和事项,储存工具的柜子整齐的码放在墙角,低于市场的优惠价格,也是吸引很多居民来此的原因。曾经的路边摊,成了有门店、有服务标准的“正规军”了。
配钥匙、修鞋等路边小摊,说起来经营确实不合规,可是他们提供的服务,老百姓日常生活又离不了。这怎么办?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正在探索一种新模式:让修鞋摊、配钥匙摊等“七小”商户,告别路边摊,退路进店纳入社区便民服务站,在改善地区经营秩序的同时,创新了一种全新的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新模式。现在,街道已经依法取缔了14家修鞋、修车等无证无照经营的路边摊。
社区便民服务站里,正在给自行车拿龙的杨北海师傅有些失聪,耳音弱,笔者连比划带说跟他攀谈起来。他介绍说,他的修车摊以前就摆在东斜街东口的马路牙子上,修车时经常占用人行便道。而在今年早些时候,西长安街街道开展了“七小”退路进店规范经营以后,杨师傅的修车摊终于搬进了社区便民服务站,他成为了有门店,有服务标准的正规商户。“名正言顺了,干着也顺心了。”杨北海说。
“以前在街上修车的时候,夏天日头大了,晚上收摊的时候两胳膊都是红的。冬天一刮风,风刮在脸上跟小刀似的,别提多冷了!” 杨师傅说自己以前“撂地修车”的时候,没有固定场地,条件极其简陋。而如今,有了这么个有顶的房间,就不用遭那些罪,工作环境不仅好了,顾客也多了,收入也增加了。
西长安街街道工作人员孟南介绍,像杨师傅这样长期在这区周边的个体经营者,因为长期在本地区服务经营,而且取得了相关行业资质,可以享受免费“进店”资格。
今年早些时候,街道制定了方案推进“七小”摊点退路进店服务工作,对全地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内的“七小”摊点进行排查调处,涉及摊点20家。整改前,街道对每个摊位的服务内容、水准进行了详细调查,去粗取精,合并同类项,重点保留特困伤残人员的摊点,让他们全部退路进店。
小摊进了店,居民小需求不用出社区,这是西长安街街道正努力实现的居民生活愿景。作为西城区首个“七小”行业便民服务示范点,西长安街街道在整改前进行了详细调查,从社区人口密集程度,摊点分布情况统筹协调,实施条块结合、分级控制,采取有针对性地地退路进店措施。
西长安街地区共计划设置四家便民服务站。截至目前,西长安街地区内以北的两家便民服务设施——太仆寺街79号、西黄城根南街45号院底商已建成投入使用。西长安街地区内以南的便民服务示范点,一家正在建设,一家正在规划,预计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西城在去年发布了全区生活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按该计划的要求,本年年底,全区基本淘汰辖区无照经营商贩。至2017年7月,每个街道按照居住区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至少形成一个百姓生活服务中心,全区200多个社区将实现商业便民服务基本功能全覆盖。
除去西长安街的社区便民服务站,西城的月坛、广内、新街口等街道,也都建成了类似的百姓生活服务中心,服务涵盖早餐、超市、果蔬、家政、维修、理发、主食厨房等多种业态,各街道还结合已有资源为居民提供特色服务。
为给地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西城区还将搭建“零距离、云服务”的服务平台体系,加快推进早餐、菜篮子、便利店、美发美容、再生资源回收、洗衣洗染、家政服务七类业态的规范提升,构建现代社区生活服务新格局,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在线选购和上门配送服务,方便地区百姓生活。
来源:北京日报